定窯釉很薄,薄釉中可見胎色。白釉多為白色略黃,釉面較硬,不太透明。丁黑研究所定窯瓷器胎的特點是胎極堅細,胎薄而輕,胎白而微黃。無論是白色還是各種顏色的釉都是如此。
定窯釉很薄,薄釉中可見胎色。白釉多為白色略黃,釉面較硬,不太透明。黑底黑釉像黑漆,釉面特別光亮;紫色不是紫,是黑釉,而且釉色不均勻,常有深淺不壹;書中有“洪鼎壹”之說,但至今未見實物,見到的片段只有醬釉上的紅斑。所以,如果在市場上看到紅套,壹定要特別小心。
定窯以五彩斑斕的裝飾紋樣取勝,工整典雅,壹直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瑰寶,主要有刻劃、雕刻、印花三種裝飾技法。繪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壹,但定窯中最具表現力的裝飾紋樣是印花紋飾。
據考古發現,定窯燒制於唐代。從安、杭出土的定窯瓷器來看,至少在晚唐時期,定窯燒制出胎白、釉硬亮、胎薄的壹級素白瓷。並且出現了刻有“官”字的貢瓷;五代時期,不同於唐代的“官”字,使用了“新官”;北宋以後,又恢復了“官”字作為貢瓷的標誌。
北宋定窯以白瓷為主,裝飾技法豐富多彩,有疊、刻、雕、剔、印等。他們的采摘,雕刻和印刷技術對同時期的其他窯產生了重要影響。北宋定窯燒制的龍頭網瓶和嬰兒枕舉世聞名,藝術成就無與倫比。北宋中期以後,定窯工匠發明了過燒法,大大節省了窯址空間,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中國陶瓷的大規模生產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宋代,定窯工匠還燒制出黑如漆的黑鼎、爛如熟葡萄的紫鼎等稀有品種。宋代詩人邵伯溫在《盧文建》中記載:“仁宗有壹日喜遇張貴妃亭,見定州紫砂。建帝問有沒有這個東西?王妃陳宮的祭品是對的。皇帝生氣了,說,試著警告妳不要饋通臣子,為什麽不聽?因為是用柱斧破的。謝謝大家了。”蘇東坡在《永定瓷》中也有“定州花瓷雕紅寶石”這句話。定州紫砂,稀有傳世品,尚待解密。宋人寫的《植雅唐雜記》中小心翼翼地寫道:“金花碗塗以蒜汁,摻以黃金,然後入窯燒制,永不脫下”。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兩盞紫沈積色燈,稀有至極,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