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1~2世紀)時已有“古學”的名稱。《後漢書》中說馬融“傳古學”,賈逵“為古學”,桓譚“好古學”,鄭興“長於古學”,這裏所謂“古學”是專指研究古文經學,實際也包括古文字學。 北宋中葉(11世紀),“考古”壹詞最早見於宋代呂大臨著《考古圖》,收集了壹些青銅器,畫有器物形狀,註明收藏者、出土地點及器物尺寸、銘文拓本等。後來還有壹些書也按照這種模式編排。從而產生了“金石學”誕生,其研究對象限於古代的“吉金”(青銅彜器)和石刻。 清乾隆(1736)、嘉慶(1796)年間,由於帝王比較偏愛,“金石學”比較興盛。這時的金石學已發展到了考證經史、註釋說文的程度,並且出現了所謂的“乾嘉學派”。金石學的研究對象從銅器、石刻擴大到其他各種古物,所以有人主張將金石學改稱為“古器物學”。 到了清末,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派人到中國搞考古調查,掠奪了中國的珍貴文物,也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考古學帶到了中國。 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次發掘使西方的考古方法傳到了中國,從此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揭開了以田野考古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的新篇章。這樣就打破了以往單壹依據文獻來研究歷史的舊史學傳統,打破了金石學傳統。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1921年仰韶村遺址的發掘,標誌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始。 到了1926年,中國人開始自己獨立主持考古發掘工地(李濟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的發掘)。 1931年和1938年出版的《辭源》和《辭海》裏,出現了“考古”這個辭條。
壹、考古學的誕生與初步發展(1921-1948)
1、1921年,安特生主持的仰韶村發掘;
1926年,在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進行發掘。?第壹次由中國學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
2、1931年,梁思永揭示出後崗三疊層;
3、1948年,蘇秉琦發表《瓦鬲的研究》;
二、考古學的進壹步發展(建國後)
1、1959年,夏鼐發表《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
2、1975年,蘇秉琦《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學術講演;
3、1985年,蘇秉琦發表《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試論當前考古工作重點和大課題》講演。
上一篇:中國日本美國英國的飲茶文化?下一篇:為什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去收集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