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生辰綱》自宋代以來被廣泛贊譽為稀世珍寶。特別是在南宋時期,拓印《白壽圖》的作坊壹直很興盛。朝廷權貴,書香門第,普通百姓,都以擁有壹幅百年壽圖為榮。掛在大廳裏,客人們都渴望觀看。在古代,遠行或漂洋過海的商人都把“白壽圖”視為保護自己安全的寶物。
“壽”字是壹個單字名詞,但含義廣泛而深刻,象征著人的長壽、國家的永恒穩固和事物的長久存在,寓意和平美好,迎合了人類的期待和美好願望。“長壽”二字寄托著人們的期待、祝福和向往。用“長壽”二字來表達吉祥如意,憧憬追求老有所養、長壽安康,已成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共同的社會潮流。尊老、敬老、長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壹個大仁大仁的主題。中國生命文化的磁場很有吸引力,他形成的倫理規範被中國人廣泛認同,視為高尚的道德法規。老年人幸福長壽是國家、社會、家庭和平和諧的重要標誌。中國的生日儀式和習俗始於南北朝,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唐朝風流皇帝以自己的生日為“聖壽節”,開創了全國慶祝皇帝生日的先河。從此以後,所有的皇帝都有自己的“聖壽節”。到了明清時期,生日禮儀的意義突破了最初祈求好運的動機,滿足了人們享樂、娛樂、炫耀的需要,規模越來越大。到了現代,隨著科學文化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天真地指望靠生日來祈求長壽,而是利用現代科學手段來鍛煉身體,延年益壽。生日習俗也成了日常活動,融洽人際關系,增添娛樂氣氛。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改變,慶祝生日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以前晚輩給老人磕頭,現在經常換成三鞠躬。以前過生日都是在家裏辦,現在城鄉居民經常在飯店辦壽宴。以前過生日壹般是家庭組織,現在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也給老人過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