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用中文寫的,沒有作者的印章。據左邊《瘦金體》中的銘文,為唐代所作,題寫“韓雲屠,丁雜”,書“壹人天下”。但從時代風格來看,幾乎沒有唐畫的味道,最明顯的就是衣服的線條顫抖曲折,很像五代周文舉創作的“戰爭筆法”。另外,直到五代以後,人物才穿上“工腳翹”的形式。同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壹卷周文舉的《六裏堂圖》,後半幅與此壹模壹樣。因此,可以肯定《文遠圖》的作者是周文舉,畫的內容是琉璃堂的故事。至於兩張圖,哪個是原作?還是都是復印件?據考,劉理堂在美人物的音量水平較差,人物面部略顯精神不振,服裝線條用筆相當無力。此外,該圖開頭的“周文舉琉璃堂圖,為奇品”和夏中“內府書印”的題名都是假的,故該圖應為宋代以後的摹本。《文遠地圖》中的人物精神飽滿,筆墨功力深厚。此圖右下角有南唐薊縣書院的墨印,證明此圖不會晚於五代,很可能是周文舉的真跡,但前半部分已遺失。或許周文舉已經回歸後半段,不排除同時是高手。總之,《文遠圖》是壹部正宗的五代名著,無疑是有意義的。
作品中描繪的琉璃堂中的人物故事,取材於唐玄宗著名詩人王昌齡在擔任江寧縣令期間,在縣衙旁的琉璃堂與友人設宴。與會者可能包括他的詩友岑參兄弟、劉拓旭等人。《文遠圖》描繪了四個文士圍著松樹思考詩歌,有的靠在石頭上找句子,有的靠在散件上構思,兩個人坐在壹個展覽裏推敲修改詩歌。它們在形式和精神上都有不同的形態。缺失的前半部分可以從琉璃堂的人物看出,描繪的是四個人圍坐在壹起討論,包括壹個和尚和壹個服侍的童子。從整個現場可以領略到當時宴會的盛況。
這種畫法與《六裏堂圖》和周文舉的另壹卷《重屏棋圈》(宋抄)相比,風格相似,表現了周的典型面貌,但層次不同。這幅畫中人物的服裝線條所傳達的“戰爭用筆描寫”精細而有力,曲折流暢,圓潤厚重,對樹木和石頭的著色細致入微,富有層次和立面,精神飽滿,性格各異。作為壹幅五代原畫,確實反映了那個時代達到的水平。
此圖見於初版《石渠寶坻》及明宣和詹景峰的《卞蘭》。南唐後主李煜可能在《各種記》中有所記載,後來北宋惠宗又在《宣和瑞蘭集》中有所記載。
上一篇:2020淮北市博物館9月份展覽活動安排下一篇:有哪些中藥最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