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段時間壽山石的收藏比較繁榮,但其收藏歷史比其他門類要短得多。《觀石錄》記載“宋代有坑”。上世紀50年代,出土了南北朝時期的石豬,將壽山石的雕刻歷史提前了500年左右。但當時的石雕多用於明器,質量和做工都不是很講究。究其原因,是唐宋時期的玉器由禮器向世俗化轉變,玉帶、玉簪、玉步搖、玉鎮等實用器占據了玉器的絕大多數。毫無疑問,壽山石以實用器的標準來看有壹個重大缺陷——太軟了。現實的需求使得壽山石的開采規模很小,真正品質和顏色好的石頭都沒有出來——也許我們應該為此而感恩,否則,也許壽山石資源已經枯竭,我們今天也不會去欣賞。
相比玩玉,玩壽山石的是少數。國內很少有人不知道和田玉和翡翠,但提到壽山石就不壹定了。但是有壹個有趣的現象——很多玩家玩壽山石是從玩玉玩玉開始的,很少反過來玩,這大概可以從壹個側面證明壽山石的魅力。
那麽,壽山石的魅力在哪裏呢?我們不妨從它的升值歷史中去挖掘。壽山石在清初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文鵬》中被印成青田石後,作為另壹種印刷材料被發現。將石頭引入印刷品,是玩石和賞石命運的轉折點。之前壹直被詬病的“太軟”,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成了最大的優勢。以刀打石的靈動幹脆,令士子們紛紛追捧,對石頭的開采逐漸增多。慢慢的,壽山石本身的美開始被人欣賞,文人玩石的歷史開始了。
高照的《觀世錄》是第壹部純粹從材料鑒賞角度描述壽山石的文獻;
美玉不爭氣,貴的是景山的精華,藍田的那種;潔癖是梁園的雪,大雁的雲,溫柔是飛燕的皮,玉環的身讓人搖曳。
幾塊甜黃有缺陷;或研如黃花菜,或倩勝春橙,白者為冰雪,清而明。
就像文犀牛壹樣,有半翅蝴蝶,有絲綢包裹的藍色瑪瑙,有黃色蓮花圖案。壹場雨穿雲過月,風雨射空,寒氣薄,孤峰沈,壹寸見方,白如玉膚,微栗,大如趙飛雪夜待人接物,恰似初春春雨,水田消,粟積墨。……
描述排列,都試圖表達對壽山石材質本身最簡單的欣賞,而我們從字裏行間讀到的,翡翠和硬玉無法相比的,是審美的多樣性。
和田玉白色好看,翡翠綠色貴。雖然有其他顏色,但審美的終極目標趨於單壹。比如和田玉的極品是羊脂玉籽料,翡翠的極品是玻璃綠。壽山石呢?“石皇帝”田黃雖然掌權,但並不獨大。誰能說清“研如黃花菜”和“錢不如春橘”哪個更高?誰能判斷“冰雪”和“雨過雲月”哪個更美?芙蓉的溫暖,淩渡的厚重,水坑和石頭的清澈,荔枝洞的精致,有什麽能讓人不顫抖,不能自拔?
但壽山石的多樣性並不復雜,其評價方法有“劉德”的統壹標準,即“溫、凝、細、結、潤、膩”。無論什麽樣的石頭有坑,壹眼就能看出“壽山”的特點。它的外表雖然華麗,但也溫柔含蓄,與玉石的審美取向並不相悖。壽山石中的白芙蓉與羊脂玉的外觀非常相似,非業內人士很難分辨。如果用玉的“五德”來衡量,或許是太軟了,但也正是因為這種軟,壽山石在雕刻上更為隨心所欲,其材質“異於玉,紙之間”,更適合雕刻出流暢傳神的線條。也正因為這種柔軟,壽山石摸起來比玉更溫柔,更“黏人”,更難忍。其審美傾向是女性化的。如果說玉比君子,壽山石更像美人,優雅溫柔,讓人憐惜。參考:www.cnartn.org/6/11/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