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
隨著冬季的到來,又到了壹年壹度的積藏時節。
俗語有:“三九補壹冬,來年無病痛”之說,意思就是在冬至的第三個9天進補是最好的時機,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遠離病痛的困擾。
“藥食”就是進補的最佳手段!
在中醫藥學的傳統之中,論藥與食的關系是既有同處,亦有異處。
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
黃芪就是其中壹味
黃芪,也叫北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而得名),又名王孫、綿黃芪,是壹味補氣的好藥。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幹,理直紮捆後曬幹就成了藥材。
除了被用作中藥材外,用黃芪來煲湯也是壹種不錯的選擇。
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黃芪建中湯、黃芪羊肉湯、紅棗黃芪湯、黃芪補肺飲、當歸黃芪烏雞湯都是冬日適宜的 美食 。
黃芪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產品遠銷海外,在市場上有著巨大的需求!
從種植和收成而言,黃芪壹般有野生和人工種植之分,野生黃芪壹般顏色較深,由於常年生長在野外,野生黃芪表面上被泥土覆蓋的部分難以完全清洗掉。而人工種植的黃芪通常表面不會有太多泥土,看著也比較光滑。
野生黃芪的根部有很多細長,錯亂的分支,而人工養殖的黃芪根系通常較粗,分支較少。
在市場上,野生黃芪通常都是整根出售,很少有切片的。而人工養殖的黃芪,大部分都是以切片的形式出售。
野生黃芪和人工種植的黃芪各有優劣,野生黃芪雖然藥效稍微好壹點,沒有農藥,但是很容易出現黑心,空心的情況。而人工養殖的黃芪每年都定時采摘,雖說不像野生黃芪的藥效那樣好,但也讓人可以吃的放心。
隨著市場的發展,野生黃芪完全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人工種植的黃芪成為主流,種植黃芪能帶來壹個不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