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園簡介
名稱:道北山公墓
年代:新石器時代
地址:道北山公墓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西郊鄉太陽升村東北約3公裏處道北山山坡中部的二級梯田上。穆棱河繞道北山北麓而過,地理坐標為北緯131° 55 ' 31 ",北緯45° 39 ' 18 "。
道北山公墓是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西郊鄉太陽升村東約3公裏處的道北山西坡中段二級階地上。是黑龍江省唯壹的大型石墩群。
陵園占地約2萬平方米。1981以來,原黑龍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多次來此考察調研。65438至0980,雞西市文物管理站從壹座被破壞的墓葬中清理收集文物70余件,其中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30件。
道北山墓地是黑龍江省壹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古文化的獨特類型,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政治意義。
二、歷史沿革
1980年冬,雞西市政工程處在道背山西坡收集道路基石時,張錫山同誌在瓦礫堆積中發現壹批石器、陶器、玉器和壹些人體碎骨,上報雞西市文物管理站。市文管站聞訊後,立即派劉煥新、吳偉科同誌對所有出土文物進行收集,發現收集了部分陶器碎片和人體碎骨。
1981年,黑龍江考古隊朱國珍同誌和市文管站部分同誌先後對遺址進行了勘探。研究表明,道北山墓地屬於新石器時代的肅慎人墓地,初步歸類為新的上層文化類型。
1982年春,市文物管理站對遺址進行了測繪。
1983年3月23日,道北山公墓被雞西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春,文物管理站的同誌為道北山公墓立了保護標誌碑。
1990年8月,西郊鄉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道北山墓地保護小組,對墓地進行有效保護。
1990 65438+2月29日,道北山公墓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7月,1995,市文物管理站的同誌為道北山墓園立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誌碑。
1998年5月,雞西市文物管理所將牡丹江市文管站運來的省文物局調撥的新文物保護單位界碑按指定地點立於道北山墓園。
三。道北山墓地遺址概述
道北山公墓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西郊鄉太陽升村東北約3公裏處的道北山坡中部第二級梯田上。穆棱河環繞道北山北麓。墓地位於壹條狹長地帶,東西寬約100米,南北長約200米。地形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約有1公頃的平坦耕地,靠近北部的壹處土石袋已被破壞。0公頃起文物70余處,北面依山勢垂直排列著三個明顯的礫石堆砌的土石包。經專家鑒定,這四個土石包都是石墩。這四座石墩呈南北走向,垂直排列,植被稀疏稀疏,零星分布著榛樹灌木。從北到南,第壹個和第二個石墩位於黑土上,第三個和第四個位於土石相間的玄武巖礫石堆上。四座石墩渾然壹體,但樁樁分明封死。第三個最高,約3米,第四個最短,約1米,第壹個和第二個高約2米。第四個石墩是上述文物出來的地方。
在四座石冢的西面,有壹座南北向的石墻,位於狹長地帶的邊緣,建在黑土上。石墻長約200米,呈蝌蚪狀平面,兩端較低。中間部分約1米高,西側約4米高。其斷面基本為梯形,上寬1米,下寬3-5米。墻上植被稀疏,榛樹灌木也零星分布。
1980年冬,雞西市政工程處采石時破壞了第四個石墩,從中陸續發現文物70余件,其中有花紋陶器59件,鼓肚陶碗壺1件,石斧4件,石簪2件,瑪瑙雕器1件,雙孔藍寶石罐1個。此外,還采集了壹些人體骨骼,如四肢骨、下頜骨、頭骨、牙齒等。
地址: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
西郊鄉:雞冠區西郊鄉位於雞冠區東北部,轄6個行政村,農民2668人,農業人口9420人。農業以蔬菜種植為主,年產量約4萬噸。大棚反季節蔬菜種植在蔬菜種植中占有壹定的比重。全鄉約有1.5萬大棚菜農。壹般都是以家庭為組織單位種植生產蔬菜,沒有形成整體規模。市場變化的時候,出口價格其實是壓低的,內耗大,影響收入。雞冠區供銷社立足服務“三農”求發展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