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唐時期
剪紙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它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裝飾圖案,故稱為“剪紙”。 剪紙起源於漢。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
後來,在節日期間用彩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等,貼在窗上的稱為“窗花”,貼在門上的稱為“門簽”,用於喜慶的稱為“喜花”。
唐詩人李商隱《人日即事》詩中,有“縷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之句,意思是鏤金工藝做得如此之好啊,它是傳承自荊州的風俗;揚州的剪紙技藝是如此為人稱道啊,是流傳自晉代的風格。從詩句來看也記載了剪紙的歷史。
2、南宋及明清時期
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壹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 。
3、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文藝方針的指導下,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表現社會主義新人新事的新剪紙,開拓了剪紙創作的道路,也豐富了中國民間裝飾美術的形式和內容。
在新剪紙的創作中除了表現各行各業新氣象的剪紙外,兒童、體育、雜技、歌舞等也成為剪紙最常見的題材。
擴展資料:
剪紙用途
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的壹種,剪紙在民俗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的圖案。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壹、張貼用。
即直接張貼於門窗、墻壁、燈彩、彩紮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墻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紮花、門箋。
二、擺襯用。
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鬥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
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
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百度百科-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