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古人如何利用太陽能

古人如何利用太陽能

周代,我國人民即能利用凹面鏡的聚光焦點向日取火,這是我國和世界上對太陽能的最早利用。《周禮·秋官司寇》說:“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淮南子·天文訓》說:“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論衡》:“驗日陽燧,火從天來”。“遂”即“陽燧”。《古今註》說:“陽燧,以銅為之,形如鏡,照物則影倒,向日則火生”。陽燧就是古代的太陽竈。

古代陽燧取火的具體方法有兩說:壹說是用金屬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線聚在杯底尖處,杯底置艾絨之類,遇光即能燃火;另壹說是用銅制的凹面鏡向著日光取火。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今收藏著壹件漢代陽燧,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陽燧。它直徑8.3厘米,厚0.3厘米,用青銅鑄造而成,很像壹面小銅鏡。這件陽燧有壹個非常光滑的凹球面,可以將太陽射來的光線反射聚成壹個焦點。據考證,早在公元前770~前221年間,咱們的祖先就知道用凹面鏡取火,對凹面鏡成像原理的分析,在戰國時期《墨經》中已經相當詳盡了。有關凹面鏡,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陽燧面窐向日照之,皆聚向內,離鏡壹二寸,光聚為壹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此則腰鼓最細處也。”前面部分論述光線在凹面鏡上的聚光作用,中間是對焦點的描述,最後指出聚焦可以取火。

古代用太陽能取火,還有冰透鏡和火珠。據公元前2世紀的《淮南萬畢術》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水火不相容,制成冰透鏡後卻能用以取火,這不能不說是古人巧奪天工的創造。火珠也是利用凸透鏡聚焦原理向太陽取火。《香祖筆記》說“大食國(今阿拉伯)有陽燧珠,趙佗令人盜歸番禹。”《新唐書》也記“婆利者(今印尼巴厘島)多火珠,日中以艾籍珠,輒火出。”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林邑(在今越南中南部)曾遣使向唐朝奉獻火珠。

古代還用太陽能貯存糧食。《種樹說》:收藏麥子“宜烈日中乘熱而收,用蒼耳葉或麻葉碎雜其中,則免化蛾。”

太陽能在醫療方面也有應用。《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記載著祖先公元前3~5世紀就掌握的日光療法。

古人還曾用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檢驗骨傷。《洗冤集錄》說:“驗屍骨傷損處,用糟醋潑罨屍首,於露天以新油傘覆,欲見處迎日隔傘看,痕印見。”讓光線通過油傘,使有利觀察的射線充分集中,這與現代醫學上用紫外線檢查傷痕的道理相同。

太陽能還曾用於軍事上。如太陽能盾牌,公元前3世紀,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利用許多磨亮的金屬盾牌,會聚陽光燒毀了攻擊西西裏島東部西拉修斯港的壹支羅馬艦隊,為保衛自己的家園立下了赫赫戰功。

以上種種都是古人對太陽能的利用。今天當大力發展太陽能的時候,不要忘記,“陽燧”是中華發明之光。

  • 上一篇:內蒙古有什麽有名的酒
  • 下一篇:國畫家程十發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