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自古以來就是壹種貴金屬。由於其外觀呈金黃色,產量稀少,所以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古代用的“二”是以金為基礎的。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皇帝給大臣黃金是很大方的,壹般都是“兩萬”起,其實這些獎勵都不是真金,古代的黃金儲量非常有限。如果妳這樣送他們,妳可能會在幾個時間內用完黃金。皇帝口中的百金到底是什麽?讓我們來看看吧。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硬通貨”的象征,備受人們推崇。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皇帝賞朝臣的場景,就是賞兩萬兩黃金,壹千絲等等。但在生產力相對低下的封建社會,真的有那麽多黃金獎勵嗎?所謂懸賞黃金兩萬兩,到底是多少,還是黃金?
黃金是稀有貴重金屬,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不可能賞賜這麽多,否則皇帝早就破產了。秦朝以前,采礦技術和冶煉技術都比較落後,沒有黃金這個金屬單位。當時皇帝們所說的黃金,並不是我們現在所指的黃金,而是“銅”。當時銅被大量開采,化學性質不活躍,保存時間長。很快被古人拿去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取代了當時市場交易中常用的貝殼。
在那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也是以銅為貨幣進行的。沒有黃金,皇帝賞賜的黃金自然不是黃金而是銅。到了漢初,黃金終於被開采和冶煉,但此時黃金並沒有上升到貨幣的高度,也沒有作為貨幣流通,只是具有觀賞價值,成為上層貴族非常喜歡的東西。這個時候皇帝又賞賜黃金,基本上就有黃金了。但冶煉技術沒有太大提高,雜質多,所以純度不高。所以在漢朝,黃金不值錢,300克黃金只夠買10袋小米。
此外,黃金只能由皇室開采,皇室的黃金儲量也很驚人,這就更不重視黃金的價值了。比如王莽時代,光是朝廷儲存的黃金就有140多噸,所以皇帝總是獎勵黃金萬兩。但隨著歷史的遷移,黃金成為財富的象征,在市場上流通,於是黃金越來越值錢,越來越分散。但是黃金的開采速度很慢,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所以北宋以後,皇帝賞賜的黃金數量和數量都少了很多。
元朝的皇帝很慷慨,經常給大臣們送戰利品和黃金。但歷史記載忽必烈統治時期壹次只給了1200兩黃金。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如果要給大臣百萬黃金,就算皇帝有心,也不能,更不能承受。
明清時期,隨著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許多外國人將白銀換成黃金,然後運往國外。當時中國的金銀匯率遠低於世界水平,所以他們經常用白銀換我們的黃金,導致黃金大量外流。同時,他們也在貿易上壓榨中國。他們通過發動戰爭,提出不平等條約,要求中國賠償他們大量黃金,導致中國黃金儲備減少。銀、銅幣成為中原地區流通的主要貨幣,銀價越來越低,金價相應上漲。
這時候就算皇帝們給賞金,也大多給了壹百金,但到底有沒有拿到黃金就不好說了。在清朝時期,他們經常用銀子而不是金子來獎勵大臣。比如他們口頭上給了壹百金,最後卻得到了壹千兩銀子。而且皇帝用來獎勵大臣的費用也不是從國庫直接撥款,而是由內務部提供,住房部也不會為皇帝的豐厚賞賜買單。
內務府作為皇帝自己的小金庫,不僅供應皇帝的日常開銷,還承擔著整個後宮和眾多王子的薪水以及各種節日開銷。他怎麽能自掏腰包出這麽多錢作為報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