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中國瓷器的熱愛,1907年他開始搜集,終於成為知名的中國瓷器收藏家。1914年在他推動下,瑞典國家博物館舉辦首次從青銅器時代到19世紀的中國藝術展覽會,他個人拿出許多展品。這些展品多數是從倫敦和柏林買來的。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被迫中止戶外挖掘的搜集工作,側重理論研究。
1913年他看到幾件公元前500多年的中國青銅器。這是瑞典工程師奧瓦爾·卡爾貝克在中國修鐵路時搞到的。這些銅器中有兵器、銅銃和馬車上的用品,每件都有壹獸形飾物。特別使王子感興趣的是這些飾物,難免使人想起北歐的動物裝飾品。這時他又結識了對中國比較熟悉的約朝韓古納安德松。安德松受當時中國政府聘請,於1914年來華探測華中、華北的礦藏。1921年他在河南仰韶發現石器時代的居民遺址,挖出許多色彩鮮艷的陶器,是公元前3000年,即新石器時代的古物。這個發現引起國際學術界的轟動。正是由於王子不懈的努力,瑞典成了中國境外搜集中國石器器具最完整的國家。王子組建了“中國委員會”,自任主席,直到1950年即位時,方辭去此職。 在成立“中國委員會”的同時,王儲又開始瑞典古代土質的考查工作。
1926-1927年,王儲偕王妃進行環球旅行,進行考古與藝術歷史的研究,歷時6個月,經美國、夏威夷、日本、朝鮮和中國。歸國途徑新加坡和印度。他在中國期間見到神交已久的安德松。就是這個安德松在周口店找到幾顆50萬年前猿人的牙齒化石。王儲參觀了故宮,收獲甚豐。故宮給他壹個特殊待遇,給他打開壹個密封的珍寶箱子,看了裏面收藏的從宋代到清代的石器和瓷器珍品,幾百年來從未讓人看過的珍品!40年後他還能津津樂道地向人詳述每件珍品的來龍去脈及其精妙之處。這次中國之行之後,卡爾貝克按他囑咐搜集了800件青銅器。這些文物成了斯德哥爾摩東亞文物收藏館的主要珍藏。東亞文物收藏館則是歐洲研究人員和東亞考古學家的聖地。1933年他在斯德哥爾摩舉辦了第壹屆國際藝術史大會,首次展出這些青銅器。王儲在卡爾貝克和阿姆格林協助下親自編寫壹本目錄。3年後倫敦舉辦“國際中國展覽會”,王儲親自參加工作委員會,挑選瑞典展品。瑞典學得在會上作學術報告,與會者無不贊嘆他們開拓性的工作,承認瑞典在中國文物研究的領先地位。瑞典學者則承認王儲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盡管王儲再三謙稱他只是業余愛好而已。
回國壹年後,他又組織壹次中國工藝品展覽,同時展出中國從石器時代到19世紀的陶器,也取得巨大成功。本世紀20年代,瑞典著名收藏家成立“中國俱樂部”,王儲當然是會員之壹。這時他對瑞典收藏的中國文物已有全面了解。
1935年,藝術品鑒賞家、中國文物收藏館館長尼爾斯·阿姆格林再次來中國,不知用什麽手段又搞到壹大批青銅器、玉器和陶器。他並從浙江和華北的陶瓷廠的窯裏選到壹大批瓷器“碎片”,大部分是宋代的。阿姆格林從此忙於撰寫的《宋代的壇壇罐罐》,直到他1955年逝去。該書1963年出版,在北歐三國產生很大影響,瑞典人、丹麥人和娜威人從此對陶、瓷器制造發生興趣,開始學著試制上釉的粗陶器。王儲對這些藝人的作品都較關心,並親自購買,以資鼓勵。
古斯塔夫·阿道夫即位時已過了退休年齡,不得不辭去許多學術機構的職務和活動。但他每年休假時仍到各地去“挖石頭”,成為瑞典研究“伊特魯厄裏亞文化”的大專家。
1963年國王為新落成的瑞典博物館剪彩,同時展出中國藝術品和舉行壹周學術研究會。來自世界各國的來賓及本國人第壹次看到中國畫裱糊後可以掛在墻上,既簡便,又雅致;中國書畫家將他們的作品饋贈朋友時,還常常謙遜地寫上“XX先生補壁”,無不感到新奇。報紙盛贊該館是“斯德哥爾摩最美的博物館”。後來發現青銅器文物遭空氣腐蝕,有遭損壞之危險,國王聞訊,籌集資金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