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毛
毛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徑47厘米,重34.5公斤。它是以制造者毛公的名字命名的。丁的耳朵是直的,腹部是半球形的,腳是蹄形的,短,莊嚴而有力。鼎的邊緣還裝飾有環形的重環圖案。整體造型渾厚端莊,花紋簡潔樸素,生活氣息濃厚。是西周晚期丁由宗教向世俗生活過渡的代表作。
毛鼎是西周晚期的重型兵器,內壁刻有32行近500字。是現存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堪稱西周青銅器之最。其敘事內容完整詳盡,被譽為“尚書壹篇”。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碑文書法極其飽滿莊重,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古典美。自出土以來,晚清書法家為之傾倒。
二、翡翠白菜
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寶貝,是光緒皇帝妃子金妃的嫁妝。玉白菜長18.7厘米,寬9.1厘米,高5.07厘米。這是壹種罕見的玉。這種白菜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由壹整塊半白半綠的玉石制成,巧妙地雕刻出了玉石的自然顏色。
把葉子雕成綠色,把葉子雕成白色。在最綠的地方,有兩種昆蟲,破傷風和蝗蟲,意思是多子多孫。菜葉自然卷起,葉脈分明,是代代相傳的稀世珍寶。
第三,東坡肉石
東坡肉:高5.73厘米,寬6.6厘米。這塊肉狀的玉壹看就是東坡肉,而且好像煮熟後很快就會有香味。不了解它的人,都驚嘆於它精巧的創意和雕刻技術。
東坡肉石其實是天然玉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雕琢。它的顏色和質地都是自然形成的。它看起來像壹個栩栩如生的東坡肉。其肥瘦層次分明,紋理清晰。甚至可以看到豬皮上的毛孔。真的是天下第壹,無價之寶。又與玉白菜、毛並稱“豬肉白菜鍋”,構成臺北故宮三大店之寶。
四、《快雪中的晴天帖》
《快雪清帖》作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用紙墨創作的行書,代代相傳,現藏於臺北前官員博物館。
全文只有28個字,內容是作者在楚清大雪之際,以愉快的心情向親友問候。行書和楷書交替書寫,書寫自如流暢,神采飛揚。即使重心偶爾左右,整體仍均勻穩定,不失平衡的美感,被後人譽為“天下第壹書法”。
動詞 (verb的縮寫)富春山居圖
《富春》是中國十大名畫之壹的黃源創作的紙畫。畫家黃為其弟鄭勛(無用師)所畫,完成於1350。幾經易手,他的前兩段都因為“燒畫”而被埋沒了。前半部:玉山地圖,現藏浙江博物館;後半部: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山水畫不是對自然景物的簡單描繪,而是畫家精神的啟發和揭示,是畫家對生活態度的表達,是畫家對生活追求的體現。
755-79000描繪了壹條長河,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過淺灘、激流、高峰。前面部分是夏天的感覺,後面部分是秋天的景象。
汝窯是北宋惠宗王朝的官窯,以青釉著稱。汝窯傳世作品不多,但這只水仙盆,釉色恬靜歡快,是汝窯唯壹的傳世佳作。現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國寶。
字體石三盤,又名任,是西周晚期的壹件青銅器。它以碑文中的“石三”二字命名。散盤高20.6厘米,腹深9.8厘米,口徑54.6厘米,底徑465,438+0.4厘米,圓形,腹淺,有耳,高圈足;腹部飾真散文,獸首三,獸面紋飾圓足;底部19行共357字,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三盤出土於陜西省寶雞市,清乾隆年間。它和大毛、白蟠壹起,被稱為晚清四大國寶。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臺北故宮博物院之寶。
六、北宋汝窯天藍色無痕水仙盆
這幅畫描繪了典型的中國北方風光,給人的第壹印象是氣勢磅礴,巨大的山峰聳立在墻上,幾乎填滿了畫面。山頂有茂密的樹木,從山腰間流下的瀑布,山腳下的巨石,使整幅畫錯綜復雜,成功地刻畫了中國北方關山地區“山厚”的特點。被譽為“山之骨”和”。
七、散盤
《富春山居圖》,全稱《祭侄手抄本》,是唐太宗甘源元年(758年)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在紙上書寫的書法作品。是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水墨畫原作之壹,現藏於臺北前官員博物館。
八、《西山旅遊圖》
紀又名《寒食帖》或《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寫的詩集和書,墨色淡,橫34.2cm,豎18.9cm,行書17行,129字。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壹首家喻戶曉的詩,是蘇軾第三年寒食節被貶黃州時的人生感嘆。詩中蒼涼深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憂郁孤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