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張愛玲、李叔同晚年扔掉了什麽?92歲老人為啥堅持儲蓄並存定期

張愛玲、李叔同晚年扔掉了什麽?92歲老人為啥堅持儲蓄並存定期

張愛玲,李叔同(弘壹大師)都是民國名人,作品存世永流傳。作品和精神境界不是妳我凡人能評論的。既然文章是寫給普羅大眾的,就用公序良俗和對大眾有借鑒意義的方面談談。不配談作品和大師的境界。這些大家欣賞可以,效仿不能。只談他(她)悲欣交集的人生最後時刻,也是凡人俗子只看見悲沒看見欣。只看見欣的不是唯心論者就是精神病患者或許幾個同類集大成者世外高人。

張愛玲晚年患了精神方面疾病,壹開始是床蟲叮咬造成的皮炎,後來精神作用為了躲避這些害蟲,幾天搬家壹次,最後住 汽車 旅館之類,為了搬家方便,所有東西只是壹個壹個隨時能拿走的小包,因無力倒垃圾,只吃罐頭食品和奶。最後很可能是餓死在出租屋裏多天才被人發現,有人說這是壹種常人不能理解的境界;弘壹大師神經官能癥長期失眠,出家除了信仰也有借助修行緩解病癥的想法,最後身體的痛苦和信仰的悲欣交集選擇放棄治療圓寂。對名人的崇拜,不能說名人的屁也是香的。兩人的作品非常好,雞蛋很好吃,不意味著雞的壹生就是優秀的。李叔同的拋妻棄子,張愛玲的嫁給和資助大漢奸什麽時候也不能說是正能量。更不要洗白成道德楷模。弘壹大師臨死吩咐弟子,裝遺體的龕四角放四盅水,防止螻蟻叮咬時候焚燒而死。後人解釋這是慈悲,掃地空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那螻蟻掉到水裏不也是淹死嗎!他只是怕影響了他圓寂成佛罷了。

兩人晚年都扔掉了親情友情和壹切身外物。兩人的作品無數,收藏無數,曾經喜歡的書籍無數。臨死之前數年就早已送人或者扔掉不知所終。什麽都沒有。

有人在網上建議站在兒女角度建議老人,學會生活中的減法,生前就把自己喜歡的書籍、相冊、工藝品,收藏品,過多衣服用品都扔掉。許多老人猝死以後兒女去清理東西,滿屋子許多用不上的東西,也許還多年沒用過滑冰鞋,多年沒穿過的西裝革履婚紗連衣裙。甚至已經長大的兒女的小衣服和玩具。抱怨扔燒處理都很麻煩,為啥不活著時候提前有尊嚴的處理,而不是被扔掉燒掉。老人的尊嚴就是活著的時候擁有這些承載著奮鬥努力的美好回憶和喜歡的東西。喜歡未必使用。還在收集購買添置家庭用品的老人,是對自己壽命的自信,哪怕明天猝死,今天依然舍不得吃光花光,甚至筆者見過85歲高齡敢去存三年定期存折的老人,是真正的好心態,至今92歲還活著,只是存款改壹年定期了。

壹個人把所有的記憶清零了,把承載美好回憶的家庭用品都扔了,壹定是萬念俱灰或者失能要去住敬老院了。去了敬老院就只能帶很少的衣物生活用品和證件。其他壹律再無回頭用用摸摸看看或者就是單純***處壹室帶來心靈慰藉作用的可能。像張愛玲弘壹大師壹樣,他們的作品活著就行,余生長短已無意義,是煎熬,早點去了是解脫。

還在堅守家裏瓶瓶罐罐的老人,還要購物添置用品,甚至還要裝修房子,存定期存折的老人,他們對自己的將來充滿自信,自信還會活的很久,還願意享受生活。這些老人是幸福的,去超市購買大閘蟹的路上或者打乒乓球猝死的老人是上輩子拯救了地球——收獲了晚年幸福。

也不要恥笑82的娶了28的。老鋼琴師80多喜得壹女。齊白石晚年娶幼妻。雖然不是 社會 主流意識,但沒人說這種晚年是悲催。

所以,寬容年老的父母屋裏堆的滿滿的無用的東西吧,除非他們自願清除。什麽都要扔掉的,心是真正老了。身體的衰老是自然法則,心裏無論多大年齡還有夢和希冀,活的才算有質量。老人失能了,死了再扔吧。

  • 上一篇:幼師這樣布置班級環創,不怕孩子不喜歡!看到的幼師都收藏了
  • 下一篇:微信收藏夾怎麽恢復聊天記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