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藝術,無論古今、中外,人們面對壹件藝術作品,都有壹種情結或直覺的判斷,就是它有什麽藝術價值;或作為壹件藝術家表現的對象、藝術行為、藝術事件、藝術觀念,它的藝術價值何在。即使當代藝術如此雜多,如此寬容,人們還是會用藝術的概念、眼光去問這是藝術嗎、它的藝術性在哪裏。對於壹般人的反應是這樣,就是對於藝術家、對於從事藝術史研究與批評的人來講,也是壹樣,無非後者的理解更多元、更多了理論框架的鋪陳。但藝術性的問題與當代藝術無法回避,甚至也是人們攻訐當代藝術的壹個著力點:當代藝術太簡單、沒有藝術性、誰都會玩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當代藝術的藝術性就發生了語義的轉換,進入到藝術性為藝術目的和意圖服務的境地中,而不是傳統的形式藝術性或技法的藝術性,這通常也是人們直覺判斷是否具有藝術性的壹個出發點。這時候的藝術性的判斷,是它是否貼切地滿足了藝術家的追求、是否融合了他/她作為藝術家的感知能力、是否它傳遞了藝術家的經驗反應和藝術歷程的理解。當代藝術的藝術性由於其語境的特殊,已經溶入到藝術表現的多元匯合中,我們無法用壹種方法或形式去指涉藝術性是壹種形式關註,它恰恰是超越於形式的心理形式、觀念形式、情感形式,是由於藝術歷史文化的建構和積澱,藝術已經被賦予的形式含義灌註到了藝術家的作品表現中。這壹點是許多藝術家追求自我、突出其藝術身份時不能忽略的。由於我們面前有了壹個強大的藝術歷史參照物,對藝術概觀和心理契合的把握,成為藝術家能否提升出自己的藝術性表現的關鍵。這時的藝術性事實上已轉換為文化性,也就是藝術性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形式關照,談當代藝術的藝術性,不談當代藝術的文化性和藝術家身份含義,是無法凸現他的藝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