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記憶是忠實於我的,
忠實甚於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著的煙卷上,
它生存在繪著百合花的筆桿上,
它生存在破舊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頹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壹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詩稿上,在壓幹的花片上,
在淒暗的燈上,在平靜的水上,
在壹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
它在到處生存著,像我在這世界壹樣。
它是膽小的,它怕著人們的喧囂,
但在寂廖時,它便對我來作密切的拜訪。
它的聲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話卻很長,很長,
很長,很瑣碎,而且永遠不肯休;
它的話是古舊的,老講著同樣的故事,
它的音調是和諧的,老唱著同樣的曲子,
有時它還模仿著愛嬌的少女的聲音,
它的聲音是沒有氣力的,
而且還挾著眼淚,夾著太息。
它的拜訪是沒有壹定的,
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
時常當我已上床,朦朧地想睡了;
或是選壹個大清早,
人們會說它沒有禮貌,
但是我們是老朋友。
它是瑣瑣地永遠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淒淒地哭了,
或者沈沈地睡了,
但是我永遠不討厭它,
因為它是忠實於我的。
創作背景:《我的記憶》寫於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因為在黑暗的時代面前找不到希望和出路,整體陷入壹種苦悶仿徨、逃避現實的精神狀態,內心的迷惘是當時現代派詩歌內在精神的主要特征。
此詩是詩人咀嚼過去生活的記憶,以其心境所作,此記憶忠實、親切,是慰藉生活的密友,也是壹種心酸而幸福的心境。
詩人為了寫出這種心境,把記憶擬人化了,用各種具體生動的意象來表達這種抽象的情緒,使讀者能直接地感受到了詩人所傳達的情感和精神,極富自由體詩散文美。
2、《秋夜思》
誰家動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聽鮫人的召喚,
聽木葉的呼息!
風從每壹條脈絡進來,
竊聽心的枯裂之音。
詩人雲:心即是琴。
誰聽過那古舊的陽春白雪?
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將它懸在樹梢,
為天籟之憑托——
但曾壹度諦聽的飄逝之音。
而斷裂的吳絲蜀桐,
僅使人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創作背景:1935年春天,留學法國的戴望舒由巴黎返國,他失去了昔日的愛情與初戀情人——友人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在失戀的沈哀中他尋找新的溫馨,不久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相戀並結為伴侶。
在這首詩裏,戴望舒以壹個詩人的敏感,從秋夜感覺身體表面的冷想到心的冷。心就是琴,“斷裂的吳絲蜀桐”就是壹顆受傷的心,雖然心已受傷,但心卻未死,它還抱有希望,“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這首詩是戴望舒從感情挫折中引發遐想,有感而作,屬於他中期從象征詩向現實主義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431356636詩作轉型的代表作。戴望舒的詩歌《秋夜思》 寫於1935年7月6日,後收入1948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的詩集《災難的歲月》(這本詩集是戴望舒生前出版的最後壹部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