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收藏吶喊

收藏吶喊

喊叫

尖叫(挪威語:Skrik?),或譯為《吶喊》,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的作品。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繪畫的著名作品。

大聲呼喊

有人認為這部作品體現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焦慮困擾的意境。紅色背景源於1883年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灰染紅了天空。畫中的地點是俯瞰埃克伯格山的奧斯陸峽灣。

版本

這部作品* * *,有四個版本,分別是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版本(83.5 x 66 cm),國家美術館的版本(91 x 73.5 cm),蒙克博物館的另壹個版本,以及彼得·奧爾森的收藏版。1895年,畫家將作品制成平面印刷,進行批量復制。從1994開始,兩個版本被盜,幸好都找回來了。

這套畫題材廣泛,以謳歌“生、愛、死”為基本主題,以象征和隱喻的方式揭示人類在世紀末的憂慮和恐懼。1893蒙克的油畫《吶喊》是這組畫中最強烈、最精彩的壹幅,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之壹。在這幅畫中,蒙克以極其誇張的筆觸描繪了壹個畸形而尖叫的人物,將人類極度的孤獨和苦悶以及在無限宇宙面前的恐懼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描述了這幅畫的起源:

“壹天晚上我沿著小路走——路的壹邊是城市,另壹邊是我腳下的峽灣。又累又病,我停下來眺望峽灣——太陽正在落山——雲被染成了血壹樣的紅色。

“我感到壹聲刺耳的尖叫響徹天地;我好像聽到了尖叫聲。我畫了這幅畫——我畫了像真血壹樣的雲。那些顏色在尖叫——這就是《生活群畫》裏的“尖叫”。”(托馬斯·M·刀子樂隊、愛德華·蒙克、哈裏·N·艾布拉姆斯公司,紐約出版社,第84頁。作者翻譯。)

在這幅畫中,沒有具體的圖像暗示導致這壹尖叫的恐怖。圖片中央的圖像令人毛骨悚然。他似乎從我們身邊走過,會轉向伸向遠方的欄桿。捂著耳朵,他幾乎聽不見遠處兩個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處的兩只船和教堂尖塔;不然整個緊緊纏繞在他身上的孤獨感可能會稍微減輕壹些。這個孤獨的人,完全與現實隔絕,似乎已經完全被自己深深的恐懼征服了。這個形象高度誇張,畸形扭曲的尖叫臉完全是漫畫。那雙大眼睛和凹陷的臉頰讓人想起與死亡有關的骨骼。這簡直就是鬼叫。“這只能由壹個瘋子來畫,”蒙克在這幅畫的草圖中寫道。

在這幅畫中,蒙克使用的顏色在壹定程度上與自然有關。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土地,綠色的樹和紅色的天空都是誇張和富有表現力的,但它們並沒有失去其顏色的壹般真實性。整幅畫的色彩令人壓抑:濃濃的血紅色掛在地平線之上,給人壹種不祥的預感。它與大海黑暗中的紫色相沖突;這種紫色越來越灰暗,因為它向遠處延伸。同樣的紫色,重復在孤獨的衣服裏。他的手和頭呈現出蒼白、黯淡的棕灰色。

畫中沒有壹處不是充滿了湍流。天空和水流扭曲的曲線與大橋厚重筆直的對角線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個構圖在動態的旋轉中充滿了粗獷而強烈的節奏感。所有的形式元素似乎都在傳達那種刺耳的尖叫。在這裏,畫家可以說是用視覺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慘絕人寰的尖叫變成了看得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可視化的技術可能與梵高名作《星夜》中力和能量的可視化有關。在這裏,蒙克將尖叫引起的極度內心焦慮轉化為令人信服的抽象形象。就這樣,他幾乎把自己屏幕上的情感表達推向了極致。

  • 上一篇:如何給男孩起名?含辛字的男生名字大全。
  • 下一篇:花瓣怎麽收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