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尋找春天,卻找不到春天
芒果鞋走遍龍頭雲。
回來微笑聞梅花香。
春天在枝頭已經十分鐘了。
美學大師宗白華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是詩和春是美的體現。前者是藝術美,後者是自然美。
大師都說,“人離道不遠”。如果他們心中有美,世界就會幸福。美無處不在,壹粥壹飯是四季的美,夕陽是迎客的美,連螞蟻都在努力的移動。
作為中國現代新道家的代表,宗白華先生也是壹位哲學家和詩人。他的書《在哪裏尋找美》與讀者分享了人性之美、藝術之美、書畫之美、音樂建築之美。美就在妳身邊,在妳的眼睛下面。人生是壹條審美之路。
第壹,人性之美,大美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觸及中國文化的美好精神。他說,“中國文化讓人熱愛現實世界”。作者把泰戈爾贊美中國文化的話解釋為“中國人本能地發現了事物旋律的秘密”。
古代哲學家探索過宇宙。西方哲學家用物理學和數學的邏輯來演化宇宙的演化,而中國哲學家用“無聲勝有聲”的態度來指代宇宙的節奏。
中國古人用玉和瓷器來象征人格之美。甚至在火藥和指南針發明之後,它還被用來制造浪漫和為煙火祈禱方向。
我們的古人對世間萬物都懷有敬畏和感恩之心。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金人美麗的故事。魏晉時期,戰亂不斷,人民生活疲憊不堪。但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自由和對生活的熱情是最強烈的。
晉代有王羲之的字,雄渾灑脫。有顧愷之的畫,秒懂道思;還有嵇康的琴,真摯而溫暖。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懂得自由與瘋狂的美,才懂得精神所崇尚的是偉大的美。
二、藝術之美,欣賞美
作者認為藝術的作用是以情感人。
藝術可以將人對生命精神境界的最深體驗融入生活,成就詩、書、禮、樂的文化。
簡單來說,藝術包括:“琴、棋、書畫”,琴代表音樂。作者說:“理想的人格應該是壹首音樂的靈魂”。
音樂可以發揚和激發團結的精神。
古人覺得生命和宇宙都是有節奏的節日。音樂的節奏正好可以體現這種和諧。
作者說:“藝術是壹種技術。”他表達生活,揭示情感個性和個性。人生的境界是寬廣深遠的,藝術和人生壹樣,有著同樣博大精深豐富充實的表達。
藝術是生活中忘我的瞬間,藝術是心中的“靜照”。
正因為藝術具有上述特征,所以我們在欣賞音樂時,才會在心靈上統壹,欣賞到生命節奏的美。
人生莫測,藝術無止境。
在不同的時代,會湧現出壹批不同的藝術作品,它們凸顯了壹個時代的夢想,使人們認識到遙遠的生活和未來的長河。
來來去去,妳現在就幸福了。藝術是欣賞的美。
三、書畫之美,思想之美
作者在書中論述王羲之的文字,從中可以看出人們的悲喜。比如張旭的詞,既能抒發自己的感情,又能表現大自然變化的形象。
“喜人”的字體形式是壹個作家把感情和形象、場景融為壹體。我們文字的起源,很多都是靠花的形式來表達的。
古代書畫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品,是因為“形聲相得益彰。”
古人的書畫,重在字畫。作者分析“書畫中有美學思想”。那些畫家通過畫體的布局,結構的疏密,畫的輕重,用筆的急切,表達作者對情感和意境的向往。
寫作如畫,開心時流淌,悲傷時蒼勁有力。不同時代的書畫風格不同。大宋的古樸,盛唐的繁華,都在流傳千年的書畫中得以窺見。
中國的書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那樣停留在符號的階段。我們是表達情感和美的工具,是有思想的藝術品,是思想和精神的美。
第三,建築之美,流動之美
在蘇州,去過蘇州博物館的人都知道,它是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作品。從博物館入口,右手邊,太湖山石挺立,背景靠墻,江南美景呈現壹派景象。
博物館裏的走廊和天井很有水墨色彩,圓窗的對面是壹棵松樹,被自然映襯成了壹幅畫。四季流轉,每個季節的色彩和韻味都不壹樣。
建築的美是流動的美。隨日月星辰的變化而動。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建築的飛翔之美。無數宮殿裏都有鳥獸,與文化、風水融為壹體。每座宮殿內外,都有故事,有建築故事,有歷史故事。
中國的很多建築由於朝代不同而各有特色。
不同朝代的建築從未放松對空間美感的追求。知名建築商和最初的建築之間有壹種莫名其妙的互動。
壹個有美感的建築,壹定和“創始人”有某種聯系,有時也預示著某種未來。
“美在哪裏”,只要妳心裏有,生活就充滿了美麗的風景。壹個有大愛的人,無論往哪裏看,也壹定是光明的。
美是壹種感覺,是壹種美好的情感。美是文化,美也是人們對世界的愛和感情。
生而為人,生命可貴,珍惜時間,不斷學習,超越自我,這才是人類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