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統治者為了淡化知識分子的反清意識,提倡儒家思想和漢族傳統文化,采取麻痹拉攏的方法。乾隆三十七年(1772),李鴻下令以紀昀為首的100多名著名學者開始編纂《四庫全書》。* * *館藏圖書3503種,79337冊,裝訂36000余冊。分為經、史、子、紀四部,故名《四庫全書》。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系列。共記錄3461種,79309卷,其中6793種,93551卷。這本書的第壹冊歷時十年,連同被抄的三冊,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的文遠閣、圓明園的文遠閣、沈陽故宮的文水閣和承德宮的金文閣,被稱為“故宮四閣”或“北四閣”。為了粉飾“太平盛世”,消除滿人思想,皇帝又抄了三冊,分別藏在揚州大觀堂的文慧閣、杭州聖隱寺的溫嵐閣和鎮江金山寺的文宗閣。這三個亭子被稱為“江浙三亭”,也被稱為“南三亭”。這七個亭子都是仿照寧波天壹閣的圖書館。
據晉所言,“文宗閣在竹宮之左”。當時竹宮左側是金山公園的園林處和照相館。當時金山四面環水,文宗閣南北向。庭院對面,亭對面有三座門樓,兩側有十條回廊,將文宗亭連成四合院的形狀。亭前銀波雪浪鋪天蓋地,亭後懸崖陡立,群峰浩渺。
文宗閣是駐紮在揚州的淮鹽、淮河運鹽人所建。完工後,燕雲大使向李鴻皇帝請願,提名他為內閣成員。李鴻皇帝親筆題寫了文宗閣的匾額。乾隆四十五年(1780)春,李鴻第五次南巡,駐守金山宮。他曾寫過壹首詩:“百川在此住海,是對這篇文章的真誠回應。”鎮江背靠浩浩蕩蕩的長江,上達四川、湖北,下達江浙。它是東西方的中心,有晉、焦兩座山,孤立於河中央,百川朝門派奔去。形勢險要,景色壯觀。是收藏《四庫全書》的景點。文人宗是百川歸海的自然美景和古今圖書薈萃的《四庫全書》的結合。由此可見李鴻“文宗”稱號的含義。
在文宗閣,有數千塊瑤版玉牌,藏書豐富。儲藏抄本《四庫全書》有3461種,79309卷,還有6221封,36482卷。經典5402卷,重新包裝947封,使用藍字。歷史系9463冊,用紅字重新包裝的1625封。細分9084卷,用1583涵洞重新包裝,白色字母。收集12398卷,重新包裝2042封,使用黑色字母。《四庫全書總目》127卷,有22個子包,《四庫全書簡明目錄》8卷,有2個子包,字母顏色不詳。詹姆斯國王撰寫的5020卷古今圖書集,520封信分裝。《唐代宗經》共504卷,分50封。《秦鼎明鑒》共24卷,分2封。還有其他的書。
文宗閣是鎮江歷史上的第壹座圖書館,壹直由揚州淮鹽、淮河運鹽使節管理。書官由運鹽使提名,經朝廷批準後任命。還派了十位先生來管理、借閱、登記和揭露書籍。在所有擔任過標準書法家的官員中,最著名的是王中(江都人,本名傅蓉),揚州大歷史學家,乾隆四十二年(1777)進士。他在金山經發樓住的時間最長,把館裏的秘笈都看了壹遍,全面校對書籍,寫了20多萬字。
起初,學者們被允許借閱和復制文宗閣的書籍。後來只允許在亭子裏借,不允許借出去帶回家。
在《四Ku全書》七館中,鎮江文宗館是最早遭受戰亂的。1842年英軍入侵鎮江時,文宗閣藏品受損。十壹年後,鹹豐三年春,太平天國軍隊在從瓜州占領鎮江的戰鬥中,摧毀了金山寺。簿記員和揚州紳士都逃走了,導致內閣書籍被燒。揚州的文慧館也遭遇了厄運。從此,南三閣只剩下溫嵐閣了。該館所藏的《四Ku全書》雖已失傳,但後來完成,現藏於浙江西湖圖書館。北寺閣文遠閣的《Ku全書》是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燒毀的。文·《四庫全書》現藏於甘肅省圖書館。文·《四庫全書》被國民黨帶到臺灣省保存。文錦閣的《四庫全書》現被北京圖書館收藏。
乾隆皇帝曾三次為文宗閣題詩:
提文宗格
黃祖的書是壹種藏書,有520個字母的區別。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內聖外王,以壹種模式呈現。
秀翠江山叫這個地方,文宗現在是古水庫。
看大意,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但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還是去做。
再提文宗閣。
我已經抄了四本《四庫全書》,八年沒下功夫了。
整合提取石渠者,授予思考世界之雲。
今天,古領導著整個俱樂部,這個國家是美麗的,而且是平等的。
這裏海納百川,這篇文章也要寫到這裏。
題文宗閣庚子詩韻
庚子南巡亭已畢,湘南滿信。
抄寫聊天要讀好幾年,經典的數量要呈現在四個圖書館裏。
書借壹瓶酒,書中有兩本奇書。
家輝南國崇拜崇文之地,至今仍尊崇其所知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