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最小恐龍發現於緬甸北部,是否意味著緬甸北部恐龍化石群的存在?

最小恐龍發現於緬甸北部,是否意味著緬甸北部恐龍化石群的存在?

化石網報道)據中國科學報(崔雪芹):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壹只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這壹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壹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壹新屬新種。?論文第壹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很幸運在這些微小的脊椎動物記錄中發現了非禽類恐龍和鳥類。這壹發現凸顯了琥珀沈積物有著揭示最小體型脊椎動物的潛力,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發現的琥珀化石產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地質學家經同位素測定地質年齡後認為,胡岡谷地的琥珀形成於1億年前(約9900萬年),屬於白堊紀中期(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此次研究的標本是壹個包裹在琥珀中的完整動物頭骨,開展研究的第壹個挑戰是如何無損的獲得被琥珀、皮毛和雜質層層包圍的頭骨的完整的高分辨率3D信息。

邢立達最初看到的是雲南騰沖琥珀閣博物館館長陳光發來的圖片,他當時就覺得這看上去很像壹個鳥頭,但太小了,比蜂鳥還小。?目前,我們將其視為鳥類或恐龍,這是基於頭骨特征的最有可能的結論,頭骨約14毫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黎剛團隊最終無損獲得了隱藏在琥珀內部的頭骨的高分辨率、高對比度3D結構。?這是我有幸研究過的最奇怪的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表示。然而,在脊椎動物中,只有鳥類同時擁有尖銳的喙部和巨大的眼眶,所以學者將該動物歸屬到鳥類。鑒於該標本形態特征與其他所有鳥類都不同,學者建立了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向最初發現並征集此標本的緬甸琥珀收藏家寬婭女士致敬。

據了解,最小的現生鳥類是蜂鳥,最小的蜂鳥是吸蜜蜂鳥,重約1.95克,長5.5厘米。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壹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距今約1億年前,眼齒鳥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濕的熱帶環境中。眼齒鳥雖然小,但它的牙齒比其他所有的古鳥類都多。全部牙齒加起來約有100顆。這也是學者將其命名為眼齒鳥的原因。它是壹種肉食性動物。眼齒鳥的另壹個特別之處是其眼部,直徑約4毫米。眼齒鳥的顴骨彎曲,眼睛從頭部側面凸出。這種視覺系統在現生動物中從未發現,此外,眼骨的開孔表明,眼齒鳥的活動模式為白天型。總之,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展現了壹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這壹發現凸顯了琥珀沈積物有著揭示最小體型脊椎動物的潛力。然而,由於眼齒鳥標本只有頭部,其分類還存在壹定的不確定性。學者們將繼續在緬珀中搜索,希望在未來可以找到更完整的個體,揭開眼齒鳥的全部秘密。

  • 上一篇:日曬後紅腫疼痛怎麽辦?
  • 下一篇:有什麽好看的小說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