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藏石家張源先生
采訪張源正趕上他從寧夏銀川國際石展上回來不久,他拿出兩塊戈壁手玩石給筆者看,說是在這次展會上“撿漏”得來的。筆者接過壹看,壹塊黝黑的石頭上凸出的紅碧玉恰好勾勒出壹個臉譜的形象,這不正是在當陽橋上嚇退曹軍百萬兵的張飛嗎?那眉眼神韻真讓人叫絕。另壹塊是壹條在水中遊動的魚,看著這條可愛的精靈,筆者似乎都想變成壹條莊子眼中自由的魚兒。
張源藝術館在北京通州區揭幕
張源自幼喜愛書畫藝術,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師承古元、李樺、王琦、黃永玉等先生,為他以後的書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說自己第壹次接觸奇石是1958年在四川修築長江大橋時,他便被從巖基中打出的剔透的雨花石所吸引,從而開始喜歡上奇石收藏。但他真正開始收藏奇石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如今,他巳收藏各地的奇石壹萬余塊,並在北京通州區建起了自己的展館。作為壹個書畫家,張源認為收藏奇石對他的書畫藝術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奇石中的壹個“個性”美,壹個“道法自然”都是其他藝術類別所無法媲美的。如山水畫中的“披麻皴”“勾勒”等技法在壹些景觀石上都有很多絕妙之處,為他的書畫創作提供了生活源泉。他以書畫家敏銳的藝術感覺捕捉著出現在他眼前的奇石,那不起眼的奇石在他的眼中便變得鮮活靈動起來,具有生命的色彩和情感。
他收藏的黃河石“月上柳梢頭”便是其中的珍—Record of Mr.Zhang Yuan,the stone collector
An evergreen of "the Stone Field"
品,天公僅幾筆著色便描繪出壹棵婀娜多姿的柳樹,微風拂過,柳條舞動著它那婆娑的倩影,風姿卓然,壹輪金黃的圓月映現在纏綿的樹影間。夜色朦朧,良辰美景,盡管佳人未到,但古代詩人所描述的情懷巳躍然石上。“平沙落雁”的畫面更趨於油畫效果,金色的沙灘、絢麗的晚霞與黛色的遠山勾繪出壹幅寧靜悠遠的畫面,色彩亮麗而明快,幾只從遠方飛來的征雁又使畫面平添了幾分動感與情趣,真乃鬼斧神韻。張源老師認為那流暢舒展的線條、獨特的自然色彩甚至連油畫家都表達不出來。
張源收藏的奇石可謂種類繁多,他將它們分為人物、山水、花鳥、長城等不同系列。2000年,他的奇石精品曾在北京中山公園和炎黃藝術館展出。
名稱金銀合璧
張源認為收藏奇石最重要的目的是有利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升人的道德觀念。以石為師、以石做人,以石所蘊涵的精神教育、修煉、約束、啟示自我,從而達到壹種處事達觀,淡泊明誌的境界。作為壹個書畫家,全國各地常有壹些人慕名向他索要字畫,他總是盡力滿足,樂此不疲。對於熱衷於奇石文化宣傳的團體,他更是傾力相助,奔走呼號,其情令人敬佩。如今,已經74歲高齡的他依舊忙碌於全國各地的賞石論壇,對於當前賞石界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常有壹些賞石論著見於報端。古稀之年,他對於奇石理論的建設問題更是十分關註,認為只有理論先行,才能更好地發展賞石文化。言語情真意切,發人深省。
名稱現代雕塑
最後,祝願張源這棵“石界”常青樹永葆青春活力。
名稱唯道集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