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劍》中,李雲龍和楚雲飛是棋逢對手,既是對手,也是朋友,當時二戰區的晉綏軍團長楚雲飛到獨立團交流學習,出手就送給李雲龍壹把手槍。至於是不是限量版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好多說,但是在那個時代,只要是把槍,對八路軍來說就是好槍,尤其是手槍!
當時軍人都有壹個盒子炮的手槍夢,但是相對於盒子炮來說,勃朗寧手槍更小巧靈便,適合軍官佩戴。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才為李雲龍後續贈送楚雲飛佐官刀埋下了伏筆。
勃朗寧手槍咱先不提了,為啥楚雲飛在得到李雲龍的佐官刀後,當即回贈給李雲龍五萬發子彈呢?到底是壹把破刀值錢,還是五萬發子彈重要呢?
李雲龍送給楚雲飛的指揮刀是壹把佐官刀,估計在很多人看來,那不就是壹把破刀嗎?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如果稍微對軍事感點興趣,就會發現,佩刀也好,佩槍也罷都是軍人榮譽的象征,當壹方投降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佩刀和佩槍交給對手。
對於繳獲的壹方來說,這是戰利品,證明妳在戰場上征服過別人,然而對於被繳獲的壹方來說,那就是莫大的恥辱,說明自己最後失敗了。
日本人尤其喜愛軍刀,在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很多日本人就以拿武士刀為榮,武士刀被當作日本崇武的象征,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頒布了“廢刀令”,在日本全面西化的時候,武士刀也進行了革新,學習西方的軍刀。
雖然那時的佐官刀不像現在被當作工藝品或者收藏品,有著壹定的價格,在當時確實不好估價,但是聰明的縱橫通過《亮劍》這部小說估算了佐官刀的價值。
楚雲飛能夠在這個時候給李雲龍送子彈,那也是背著很大的壓力。
楚雲飛之所以能夠下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楚雲飛雖然也是壹位很能打的將領,但是其所部358團在當時根本就沒有幹掉壹個大隊,繳獲壹把佐官刀的實力。
佐官刀除了在國軍將領眼裏值五萬發子彈外,在我軍眼裏,也很有價值,至少抵得上十箱“邊區造手榴彈”。
在《亮劍》小說中,李雲龍參加李家坡戰鬥之前,後勤部長張萬和答應多給李雲龍十箱手榴彈,前提就是給他弄壹把佐官刀,李雲龍當時就說岡村寧次的將官刀弄來有點費勁,佐官刀那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