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牙裏斯本著名的桑托斯宮天花板上鑲嵌的中國瓷器中,有壹個圖案與主題圖案相同的盤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葡萄牙人定制的這種圖案的瓷器不僅出口到了葡萄牙,還出口到了荷蘭和中東。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有他自己的瓷器收藏。在這些藏品中,有幾個藍色花瓶的主題設計源自當時的西班牙銀幣,也有人認為這些藍色花瓶是菲利普二世親自定制的。這壹時期中國出口的大宗瓷器是克拉克瓷,1600沈沒在馬尼拉灣的西班牙大帆船“聖地亞哥”號上打撈出500多件克拉克瓷。這些瓷器最初是運往墨西哥的。葡萄牙船只在當時經常被劫持到歐洲其他地區,貨物被拍賣,獲利豐厚,刺激了荷蘭和英國加入對華貿易。這壹階段,普通青花瓷占據了很大壹部分貨物。1602年,荷蘭人劫持了壹艘葡萄牙商船,在米德堡拍賣。船上裝載了大量克拉克瓷器,極大地刺激了荷蘭人對中國瓷器的渴望。從1604-1657,荷蘭進口了300萬件中國瓷器。在英國的地方史料中,中國瓷器經常被列在個人財產清單中。
早期很少有定制的貿易瓷,尤其是紋章瓷。圖案設計多來自當時的繪畫或印刷品,從歐洲帶到景德鎮,交給中國陶瓷工匠制作。大英博物館有壹件葡萄牙海軍總司令阿爾梅達於1570年駐澳門時定制的紋章瓷板。還有幾個類似的板塊。圖案設計的來源可能是陶瓷、玻璃器皿,甚至是皮革或金屬制品。還有青花紋章瓷方瓶,仿照歐洲玻璃器皿,用來裝酒,稍小壹點的用來裝油。這種青花方瓶在荷蘭的繪畫中可以看到,荷蘭也出土過類似的玻璃方瓶。前面提到的繪有IHS字母的瓷器,還有壹個青花大壺,是為澳門的葡萄牙耶穌會聖保羅大學所設。除了IHS這幾個字,上面還有聖保羅的首字母S和P。圖案設計的來源可能與16和17世紀的歐洲紡織品有關。此外,還有壹個來自中東的圖案設計。17世紀早期的壹個青花罐上,開口處繪有波斯射手的形象,雖然主題圖案是波斯,但開口外和蓋子上繪有中國的形象。這種圖案可以在中東的紡織品和微縮模型上看到。英國女王瑪麗二世曾經擁有壹個類似的罐子。作為威廉三世女王,是她將青花瓷的潮流從荷蘭帶到了英國。她的瓷器收藏主要集中在倫敦郊區的漢普頓宮。
壹對青花啤酒杯是1635根據荷蘭人寄到中國的木模制作的,造型是荷蘭式的,但裝飾完全是中國明末的典型。這種杯子到了歐洲壹般都會加壹個金屬蓋子。早期的西方,定制了壹些奇怪的東西。壹對易拉罐的原型是葡萄牙的彩陶,把手做成耶穌受難的形象。17世紀耶穌受難的牙雕與此模式非常接近。同時,中國銷往日本的瓷器似乎是專門為日本生產的,這種瓷器在歐洲、中東、東南亞是看不到的。除景德鎮外,還有福建平和、漳州窯的外銷瓷。產品為青花瓷和彩瓷,銷往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和荷蘭。漳州窯的瓷器壹般質地粗糙,畫風隨意。漳州窯的這兩塊板,中間繪有指南針圖像,指引船只航向,內壁寫有“近則來,遠則去”四個大字。
到了明末,說到外銷瓷,就要提到壹艘著名的沈船——孵化船。從這艘沈船中打撈出23,000多件瓷器。風格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典型的過渡風格,壹類是克拉克瓷。還有壹些歐式的瓷器,比如壹些小芥菜鍋,貓形的小夜燈。明代瓷器大量輸入歐洲,引發了當地仿瓷器的生產,其中最著名的是荷蘭代爾夫特生產的錫釉青花瓷,極具中國裝飾風格。為了達到中國青花瓷的這種效果,荷蘭陶器工會先在陶坯上塗上壹層薄薄的釉,先低溫燒制,再用鈷料畫出圖案,最後再蓋上壹層透明釉,高溫燒制。在東西方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會出現壹種混合的圖案設計。荷蘭生產的德爾韋特陶器上繪有中國的形象,而中國生產的克拉克瓷器上飾有歐洲花卉,人物是波斯人。不僅在荷蘭,當時中國的青花瓷器被世界各地仿制。17世紀伊朗仿品有黑邊而非藍邊,與中國青花瓷不同。17世紀德國就有仿制品。英國早期使用的粗制鉛釉陶器,在100年內,幾乎全部轉化為這種錫釉青花陶器。明代外銷瓷對歐洲影響很大。
16世紀以前,中國瓷器通過中東到達歐洲,只有國王、王後和地位崇高的貴族才能擁有。16世紀前期,葡萄牙人開始在中國訂購壹些瓷器運回歐洲,而不是被動接受龍泉和景德鎮的傳統產品。後來,荷蘭人和英國人將大量瓷器運往歐洲。
更詳細的了解請:去全球古董在線看看!這方面的知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