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沈陽故宮位於沈陽市沈河區,是中國現存的兩座完整的宮殿建築之壹。金朝入朝前的宮殿,也是清朝遷都北京後的盛京宮(又稱奉天宮)。沈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有精美的古代宮殿建築,而且以豐富珍貴的藏品聞名海內外。宮內有大量舊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在宮內各個展廳都可以看到這些珍貴的寶物。
沈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順序分為三部分:東路是努爾哈赤時期修建的大正殿和十王閣;中路是清太宗時期修建的大中型闕,包括大清門、崇正殿、鳳凰樓、清寧宮、觀居宮、延慶宮、永福宮等。西路是文素閣,建於乾隆年間。整座宮殿亭臺樓閣,殿宇高聳,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主要建築
大清門是盛京宮的正門,俗稱午門。這是壹座堅硬的山地建築,有五個房間寬。屋頂覆蓋琉璃瓦,飾以綠色飾邊,飾以凸出的海水雲龍和象征吉祥的各種動物。其做工精致,栩栩如生。清代大門莊嚴宏偉,與整個宮殿建築相得益彰。
崇殿俗稱“金殿”,是清太宗處理政務、會見外國使節的重要場所。大廳裏有珍貴的文物,如金漆雲龍屏,雕刻金龍寶座,鍍金銅爐等。崇正殿寶座上方懸掛的“鄭達光明”牌匾,是乾隆皇帝的壹封書信。
大雄寶殿,俗稱“八角殿”,清代入關前也被稱為“大雄寶殿”或“儒艮殿”。它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修建的重要宮殿,也是東路的主要建築。入關前的清朝,這裏是皇帝登基、元旦、壽辰、宴禮等重要慶典活動舉行的地方。通常,它是用來舉行會議的王或發布重要的詔令。廳內有金龍寶座、金漆屏風、嵌琺瑯象瓶、康康、甘康、嘉慶、道東遊盛京留下的墨汁等珍貴文物,再現了當年大正殿的原貌。
鳳凰樓位於崇政殿北面,建在4米高的青磚基座上。它有三層樓高,三滴水歇在山上,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鑲著綠色的邊。此樓為當年盛京(沈陽)第壹高樓,故有“鳳樓小日”、“鳳樓觀塔”之稱,《盛京八景》之壹。鳳凰樓上有甘龍禦筆題寫的“子琪東來”匾額。
文素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門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元。是沈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古今圖書集成》元也存放在亭子裏。文素閣的建築形式與其他宮殿外檐以紅色和金色為主的彩色裝飾大相徑庭。溫宿閣的彩畫主題並沒有使用宮殿中常見的龍飛鳳。而是采用了與圖書館功能相協調的“白馬獻書”、“翰墨卷”等圖案,給人壹種古樸清新的感覺。因為這裏是乾隆皇帝“東遊”時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