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清朝的《五經全註》使用的印刷微型書的技術失傳了嗎?

清朝的《五經全註》使用的印刷微型書的技術失傳了嗎?

在古都南京,有壹處遊客常去地方,即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它是壹座專門展示中國科舉的博物館。在江南貢院中,還有壹件十分珍稀的藏品——微型《五經全註》,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小的書,而且還用到了壹種早已失傳的印刷技術,究竟是什麽呢?

提到古代科舉考試,作弊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從史料記載來看,壹些科舉考生不用功學習把知識裝進腦子裏,卻壹門心思去研究如何將知識寫在小抄上。正如,湯顯祖在《牡丹亭·榜下》中寫,“這陳秀才夾帶壹篇海賊文字,到中得快”,其中的“夾帶”就是小抄,而小編開頭提到的微型《五經全註》,也就是壹種夾帶。

專家們經過研究,確定《五經全註》是壹本清光緒年間的夾帶,它長約5cm,寬約4cm,厚約0.7cm。您別看它小,裏面的內容可豐富著呢?這本《五經全註》保存得相對完好,足足有342頁,***計30多萬字,其內容不僅涵蓋了《詩經》,《易經》,《春秋》,《書經》和《尚書》五經,還包括了五經中的序言,以及歷代大儒的註解等內容。微型《五經全註》中的字小如跳蚤,隨便放壹粒米上去,都能遮蓋住八九個字。不過值得壹提的是,字雖小,但字字工整,壹筆壹劃都毫不含糊,因此也被譽為“作弊奇書”。不過令很多遊客感到好奇的是,如此微小的字是如何寫上去的呢?

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夾帶的出現和科技的誕生幾乎是同步的,因此在隋唐時期,夾帶就開始在考生之間互相傳抄。為了在有限的紙上抄更多的內容,考生發明了壹種鼠毛筆,即用老鼠尾巴上的單根細毛抄寫。但不過寫好的小抄,往往因為流汗潮濕,導致抄寫的字全都陰開了,最後整個小抄壹團模糊什麽都看不清。另外,人工抄寫微型小抄,其實很費時間,也特別傷眼。於是到清代時期,壹種石印技術的興起,仿佛給小抄刮來了壹陣春風。石印技術是從西方傳入的,與我國傳統的雕版印刷相比,它采用了壹種油水分離的技術,能更好的印制小抄。

從目前遺留的石印板來看,古人先將小抄的內容,用微雕的方式刻在石印板上,然後在石印板上刷壹層水,這樣石刻的凹槽也就灌滿了水,緊接著再將石印板上表面的水擦幹,並迅速刷上壹層油性墨。因為油水不相容,所以就能印出微型小抄,即所謂的油水分離技術。不過令人可惜的是,目前油水分離的石印技術早已失傳,而如果要究其原因,也無非三點。首先,朝廷對科舉作弊的嚴厲打擊,尤其是夾帶,壹旦有考生被查到,不僅要被終生禁考,而且還會挨板子並遊街示眾,甚至是發配到邊疆從軍。因此,很多考生也就不敢再以身犯險了。

其次,是石印板的原料問題,因為石印技術源於西方,用到的是壹種特殊的石料,還只能從西方國家進口。但隨著清政府的沒落,西方列強終止了大部分的海上貿易,因此也就買不到石料制作石印板了。不過最關鍵原因,還是因為在1905年的時候,清政府廢除了科舉考試,以推廣學堂式的教育制度。因此,不管是小抄,還是石印技術,也都失去了它們的用武之地,於是就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的印刷技術層出不窮,而且也早已超越了當年的石印技術。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目前遺留下來的各種小抄夾帶,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其中的內容對於彌補古籍資料,印刷技術的缺失,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上一篇:微信如何發送語音文件?
  • 下一篇:純糧酒是不是越久越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