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石頭容易,搬石頭難。所謂養石,是指對自己精心挑選的石頭進行長期保養,使其光滑、平靜,產生肌膚之美。養石頭頭,首先要找質量過硬的石頭。不玩有壹定硬度和密度的石頭,自己的價值不敢恭維。石頭就像性格。就人而言,人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格高尚,廣受贊譽,卑鄙,備受詬病。石頭也是如此。石格子不高,大家就嫌棄。
壹般來說,養石頭有兩種方式,壹種是“水養”,壹種是“油養”。比如靈璧石離開土壤時間長了,會因為缺氧而衰竭,然後失去顏色。所以要經常用清水淋透,保持濕潤。這不僅有助於保持石頭的生命力,也有助於保持靈璧石特有的青銅音。但壽山石質地細膩,脂肪柔軟,要用柔軟的絲布輕輕擦拭,去除石頭表面的灰塵,再用茶油反復擦拭,滋養其本性,使油脂沿著毛細血管慢慢滲入石頭內部,石頭會變得更加潤澤光亮。
養石頭,最重要的是把石頭當朋友。專家收藏家總是觸摸石頭,用手與它交流。這樣壹來,人氣和汗水就會慢慢堆積在石頭表面,形成閃亮的皮質,也就是俗稱的包漿。這種包漿可以說是壹種古雅的見證,包漿越凝重,欣賞價值就會越高。藏石養石,既能陶冶情操,又是人生壹大樂事。有時候,有意無意地獲得壹塊美麗的石頭,就足以讓人沈浸其中,愛不釋手。難怪“石癡”米芾看到奇石就成了“師兄”,碰到寶藏就藏在袖子裏,叫“抱遊”。
石頭常說:石頭的美是孤獨的、深沈的、古老的、幹燥的。靈石是壹道風景的濃縮,不媚不俗。它包羅萬象,山的壯美,水的空靈,雲的變幻,風的顏色,讓壹顆被塵俗浸染過的心,在壹瞬間過濾得幹幹凈凈。這樣看來,養石頭應該和養人是壹樣的。沒有時間養人,有閑情去養石頭。表面上石頭是凸起的,骨子裏卻是思想凸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