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哪些關於保護環境的思想?

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哪些關於保護環境的思想?

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保護與發展相協調。

戰國末期,趙思想家荀子在《荀子·知望》中說:“草木茂盛,斧不入山,不死也。”意思是當植被開花結果時,妳不能砍伐森林,踐踏和破壞植被的生長,荀子稱之為“聖王制度”。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在任時主張環保治國,說“為君而不守其山林,不可為天下之王”。這句話見於《關書》,比《荀子》更直接:不搞好環境保護,就當不了國家領導人。

根據秋、夏、秋、冬四季對環保的不同要求,管仲提出了環保“四禁”的概念。據《管子·雜文·七臣七主》記載,“春禁”是:“不殺,不伐大墓,不伐大樹,不伐山,不載火,不懲臣,不收糧。”

就是春天不要殺戰,不要挖大丘,不要燒沼澤,不要砍倒大樹,不要挖山,不要放大火,不要殺大臣,不要征糧稅。

擴展數據

世界上最早的“環保部”——於

根據清代黃本紀編纂的《歷代官員名錄》,中國古代早期的“環保部”稱為“於”。“於”既是壹個組織名稱,也是壹個官銜。其很大壹部分職能與現代環保部相同,但職責更廣,包括對山脈、森林、江河的保護和管理。

在古代傳說中的“五帝時代”,人們更加依賴自然。據司馬遷《五帝實錄》記載,舜即位後對行政機構進行了改革,根據當時的需要設置了九個官員。這些部門的負責人由部落首領集體討論,公開推薦,其中就有“危險”。第壹個掌危的官員是伯夷,《尚書·堯典》也記載,舜任命伯夷為“環保大臣”。

國內有環保人士認為,舜建立的“禹”是世界上最早的“環保部”,伯夷是最早的“環保部長”。伯夷是治水專家大禹的得力助手。他發明了這口井,以確保人類飲用水源不受汙染。他還是動物保護方面的權威,也就是《漢書·地理》所說的“伯夷識動物”。

“於”作為壹個環境保護機構被保存了下來。到了周代,編制更大,分工更細。當時有四個平行部門,即山雨、川衡、林恒和澤宇,都由“地方官司徒”領導。其中,山雨的地位最高,美國學者埃克霍爾姆稱其為世界上最早的“山林局”。

秦漢時期,“虞”被“少府”所取代,三國以後又恢復了“關羽”。唐、宋、明、清時期,朝廷設立宇恒司。

日本新華僑報-中國古代是如何保護環境的?

  • 上一篇:秋天包餃子最合適了。比韭菜芹菜都新鮮。妳吃過嗎?
  • 下一篇:紅魔出擊宇舶表大爆炸MP-11紅魔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