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向被資本看好的白酒,突然就“不香”了。
有趣的是,與茅臺股價壹同被送上熱搜的,還有它的“紙箱子”。
眾所周知,2021年春節前,茅臺為了控價穩市推出了“拆箱令”,規定專賣店要將53度500毫升的飛天茅臺100%拆箱銷售,並且會不定期檢查拆箱情況,箱子數量不達標將對經銷商作出相應處罰。
另外,還取消了線上搶購門檻,把2020年可售茅臺酒全部投放市場,實現庫存清零。
雖說茅臺這壹政策的本意是將更多的平價酒回流到消費者手中,但同時也給搶購囤貨的“炒貨黨”開辟了新的生財之道。春節期間,原價3元的茅臺紙箱子,壹度被炒到500元壹個,身價暴漲166倍。
昔日洛陽紙貴,而今茅臺紙也貴。
炒貨黨們之所以會大肆收購酒箱,是因為整箱售賣的茅臺,每瓶均價會比單獨售賣的高出600元,差價相當可觀。
其實不只是紙箱子,茅臺全身都是“寶”。
飄帶、酒杯、繃帶、提袋、打包條、合格證、驗酒器等都可流通,與紙箱壹樣,這些周邊產品的價格也壹齊上漲。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茅臺的稀缺性為其創造了寬闊的護城河。而且,近年來“茅臺熱”已經突破了淡旺季的周期定律,需求相對恒定,這也賦予了其品牌溢價的底氣。
都說“最好的營銷是漲價,最好的廣告是缺貨”,像茅臺這樣的炒作怪像在業界也是屢見不鮮。
泡泡瑪特的盲盒最高翻漲40倍、壹杯茶顏悅色價格飆升到500元、耐克蝴蝶結發夾在二手市場賣出10萬天價,等等這些無壹不體現著品牌溢價的魔力。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消費者願意為自己常購買的品牌支付平均2.5%的溢價。而在其他發達國家,這壹數值則高達20%,少數高收入人群甚至可以接受超過60%的溢價。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消費者為何心甘情願的為品牌溢價買單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壹個概念,品牌溢價即品牌的附加值,也可以看作是消費者對於這個品牌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是動態反饋形成的,需要靠時間來積澱。比如,長久以來對於品牌的身份認同、行為認同、 情感 認同等。
如果我們把品牌看作是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壹種“信用契約”,那麽品牌溢價就是“信用契約”的價格。
因此,消費者在為品牌溢價買單時,並不僅僅是從質量、設計等商品維度來判定,額外支付的部分,即是在購買品牌背後的信用契約。
就像壹個普通的皮包只要幾百元,但是當它貼上LV、愛馬仕的標簽後,價格就會數十甚至數百倍的增長,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巨大轉變正是品牌溢價的鬼斧神工。
當消費者形成對於品牌的文化認同後,就會自願為品牌溢價掏腰包。
另外,品牌還包含“降低搜索成本”的作用。也就是說,用戶對於品牌具備基礎認知之後,在後續消費的過程中就能節約對比挑選的時間成本,直接認準品牌即可。
再有就是,當資訊不對稱時,部分價格不敏感型消費者也會選擇為信譽較好的品牌付出更高的溢價。
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中國開啟了消費升級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所以中國潛在的品牌溢價上升空間還很巨大。
對於眾多國產品牌來說,想要實現如茅臺般的溢價,還需繼續在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質量、加大創新力度、賦予品牌價值、明確價格定位等方面深耕。
總之,品牌溢價能力是企業獲得更高售價、更高利潤率的有力武器。研究品牌溢價能力,對提高企業蠃利、降低企業風險、保持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