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粵紙作文題目延續了高考作文題目關註時代、關註生活的優良傳統,推陳出新,降低了閱讀材料的難度。雖然考察作文不難,但是寫好作文卻不容易。要寫好這篇作文,顯然需要我們這些考生有足夠的生活養分,對生活有壹個有分寸的、思辨的認識。
具體來說,材料的主要內容是三個家庭對接受他人資助的不同態度,還有壹段自制慈善行為的敘述。今年高考作文備考有四大熱點,壹是中國夢的探索,二是拯救話題的開發,三是謠言的正確識別,四是技術與情感。命題者盡量避免雷同,盡量尋找話題。這道論述題出現在廣大考生身上,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不與政治聯姻,又與時代息息相關。從高中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這道作文題很有啟發性。
素材主體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白手起家的富豪熱心慈善的行為,另壹部分是受助者的三種不同態度——因為感恩而樂於接受;不要盲目接受希望,試圖回饋;拒絕接受它作為慈善。自汶川地震以來,慈善活動壹直是壹個熱門話題,學校裏有許多扶貧活動。時代變了,觀念也在變。無論是熱心慈善的人,還是認真對待生活、心懷感恩的人,都應該得到肯定,其行為背後的社會心理層面值得探討。
參考角度:
第壹家庭:感謝禮物。
第二個家庭:懂得回報。
第三家:敢於自立。
有錢人:推己及人,培養慈善,采取紮實的行動,不考慮別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