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介子推從腿上割下壹塊肉,給重耳吃。獲獎時,介子推和母親隱居在綿山。為了逼他出來,重耳不小心燒了介子。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壹天,不得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也就是現在的清明節。
擴展數據: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冬季至日後的第108天。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節日之壹。
民間有句諺語說:“清明節不穿柳,紅顏變亮頭。”“清明不穿柳,死後變黃。”“清明不穿柳,來世成豬狗。”說明有驅邪的作用,清明穿柳的習俗比比皆是。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包括禁火寒食和祭祀掃墓,後來成為清明節的主要內容。中國的古人非常重視祭祀祖先。在古代,家裏有人去世,只挖墳安葬,不建墳。祭祀主要在祠堂舉行。
後來挖墳坑的時候建了土堆,墓地裏安排了祭祖,就有了物質上的支持。戰國時期,墓葬祭祀之風漸盛。
秦漢時期,掃墓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顏延年這位大臣即使遠在北京千裏之外,也定期回到家鄉祭奠墓地。到了唐代,無論是文人還是平民,都把寒食節的掃墓視為回歸故裏,追尋宗教的儀式性節日。因為清明節離寒食節很近,所以人們往往把掃墓的時間延長到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