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已經有了漫畫這種藝術形式。人們耳熟能詳的有漢代山東無量祠石刻《夏傑》,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彩繪人物故事畫屏,明憲宗朱見深的《和合》,清代“揚州八怪”之壹八大山人的《孔雀圖》,這些都屬於中國古代漫畫。只是在中國古代,逐漸適應這種繪畫形式的繪畫名稱不是漫畫,而是漫畫、諷喻畫、諷喻畫、時代畫、和諧畫、笑畫或滑稽畫。
中國現代漫畫的歷史不到百年。這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陳師曾在上海出版的《太平洋報》上發表了壹些即興的、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短小精悍、樸實有趣。但由於當時戰爭不斷,大部分出版物在戰爭中被燒毀、丟失,很難再看到所有的作品。好在魯迅和鄭振鐸主編的《京華煙雲》中收錄了壹些與陳師曾相似的漫畫,使我們得以壹窺早期漫畫的余味。
1925年5月,被後人尊為漫畫大師的豐子愷,開始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刊》上發表壹些畫作,並從5月第172期開始在馮先生的作品上標註“漫畫”二字,這是漫畫的名字第壹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此後,豐子愷的畫以“子愷漫畫”的名義風靡各種報刊。之後的幾十年,中國漫畫壹發不可收拾,形式多樣,幾乎遍布大街小巷,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漫畫家憑借創造精神、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藝術造詣,發展了漫畫的繪畫藝術。特別是漫畫,更加貼近和反映現實,使得這幾十年的漫畫作品,展現了這壹時期不同時期的人情世相,從不同層面和側面揭露和諷刺了建國前中國人民的腐敗和黑暗,是反映民族爭取解放、宣傳民主思想和時代風貌、表現個性的藝術品位的優秀畫卷。這使得漫畫成為中國繪畫藝術中的瑰寶,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