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壹輩政治家周恩來,從少年時期就嚴格要求自己,規定不浪費讀書、讀書、學習、交友、時間五樣東西。由於他的修養,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實現周總理的五個目標,學習他的偉大精神?說實話,世界上可能只有40%的人能做到,因為這40%的人都盡力了,而且是全心全意的做,精益求精。
數學課上,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這樣壹個故事:
壹個很普通的英語老師,在壹所花園學校工作。他出身貧農家庭,卻因為好學、素質高,40歲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但這位老師還是喜歡學習,尤其喜歡讀書,喜歡沈浸在讀書中。現在他已經成為北京大學的教授。從壹個普通的小老師到壹個著名的大學教授,這個變化真的很驚人。也許我們羨慕他的社會地位,也許我們羨慕他追求到底、鍥而不舍的精神,但我們更應該清楚:他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
這位老師之所以取得這麽大的成就,是因為他是壹位“君子”,具有君子應有的品質。“質勝於文,文勝於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對於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做壹個紳士可能是壹種自我挑戰。比如,我們知道垃圾食品不能吃,但又不得不吃;知道不能玩遊戲,但壹定要玩;我知道我要好好學習,但是我不夠豁達和認真。這些不良行為已經成為我們成長的害蟲和疾病。我們必須消除它們,真正做壹個完美的中學生。俗話說“不掃壹屋,焉能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