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夫騎射”是指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為了國家的強大,提拔“胡夫”並輔導“騎射”的故事,表現了趙武靈王註重實用、勇於改革的形象。
據《戰國策·趙策二》“今我(趙浩棋武陵)將騎射胡夫,以教百姓。”《史記》卷四十三趙也記載:“十九年正月,朝廷信宮,召肥義議天下,五日畢,故命改兵制,學騎射。”也就是說,趙武靈王號召肥義,議天下。五天後,他決定推行胡夫,教練騎射,並鼓勵改革。
當時所謂的“胡夫”,是指類似西北榮帝服飾的短袖窄衣,與中原華夏人的長袖脫衣戴博有很大區別,故俗稱“胡夫”;“騎射”是指周邊遊牧部落的“射馬”(騎馬射箭),與中原傳統的“步射”(徒步射箭)不同。
從此,軍隊中的寬袖長衣的正式軍裝逐漸改進為後來的短袖窄衣裝備。從而順應了戰爭方式從“步戰”到“騎戰”的發展趨勢,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對民族融合的影響
趙武靈王“胡夫騎射”的實施,促進了各地區特別是中原漢族與邊疆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漢人穿上胡人的衣服是因為胡人的衣服方便幹活,胡人穿上漢人的衣服是因為儒雅。“胡夫騎射”導致了中原華夏人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融合,也縮短了趙與胡人之間的胡漢心理差異。
從而削弱了中國人對胡人的輕視,強化了胡人對中國人的避難心理,縮短了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為中原中國人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融合奠定了基礎,進壹步促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秦漢時期國家統壹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