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劇種之壹,起源於西周和西府(核心地區為陜西省寶雞市岐山(西岐)、鳳翔(永城))。成熟於秦朝。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中國西北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衛有壹個新興的秦腔劇團。
華爾戲主要流行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海固地區和銀川地區,又稱“華爾戲”、“華爾歌舞劇”,是集歌、舞、劇為壹體的綜合性舞臺劇。“花兒”又稱“少年”,是流傳於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區的壹種民歌。其實是高亢的民謠。寧夏中衛海原縣的花很有名。
道情是中國漢族曲藝品種的壹個類別。《承天》、《九真》等道教歌曲起源於唐代。南宋時,伴有漁鼓、鼓,故又稱道教漁鼓。道教以唱為主,說為輔。有坐唱、站唱、單口唱、嘴對嘴唱等多種表演形式。新中國成立後,趙相如先生以其對地方戲曲和民樂的熟悉,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執著,融合了大量的地方民歌,將原本只有兩個樂句的中衛道情,發展成為具有成熟板腔體系的新地方戲,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