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是中國西南地區摩梭少數民族特有的婚姻方式。意思是男女不娶,男女結合是通過從黃昏到黎明的拜訪來實現的。男女雙方都在其母系家庭中進行生產和消費,並承擔撫養後代的義務。走婚姻的雙方在性和經濟關系上並不排斥。
走婚習俗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雅江縣的紮巴人和川滇交界的瀘沽湖周邊的摩梭人、新幾內亞的特羅布裏恩德人。
走婚的歷史淵源
走婚習俗是人類歷史上常見的婚俗。在中原地區,早在秦漢時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在少數民族中有不少保留,尤其是民國時期瀘沽湖周邊的納西族社會。
明代遷徙到俄羅斯的納西族的婚俗以走婚為主。在俄羅斯稱為“安達”婚,習俗與永寧、鹽源不同。在俄羅斯的納西族地區,已經處於壹夫壹妻制階段,但仍有走婚的習俗。
從清朝開始,離婚制度開始實行壹夫壹妻制,直到民國後期,但是壹夫壹妻制家庭的比例並不高。然而,在四川的紮巴地區,計劃生育政策對走婚習俗的幹預,弱化了走婚習俗,傳統走婚與異性婚姻、通婚融合,形成了新型的走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