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曰:“故君子敬德而求知,使其廣而精微,極明而中庸。溫故而知新,誠而敬之。”這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基本原則的高度概括。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教化”和“德育”是以“動人生之善”為目的的,目標是現實的,而不是形而上的;方法註重論證,不註重邏輯分析;方式是側重於啟發內在認識,達到行為自覺,而不是側重於通過外在的實踐經驗達到思想認識。因此,概括起來,中國傳統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壹是“德育”與“修身”的融合;二是“知”與“行”的結合;三是“身教”與“言傳身教”的融合。這種在傳統道德中鼓勵人們追求高尚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理想的道德人格是民族道德的壹面鏡子。壹個國家人民普遍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直接決定了壹個國家的今天和明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呼喚我們繼承中國傳統道德精神的寶貴遺產,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提高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精神,重新樹立具有現代思想特征的新型理想道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