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又稱廣府戲、粵劇,以粵語演唱,廣泛吸收廣東音樂、粵繡、牙雕、陶瓷、灰雕等地方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充分體現了廣府各民族的地域文化傳統。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粵劇起源於南戲,是以明清時期流入廣東的海鹽、益陽、昆山、梆子等劇種為基礎,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而形成的。起源於佛山,用粵語演唱,是漢族傳統戲曲之壹,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粵劇在廣東形成,然後傳播到廣西、香港、澳門和臺灣省。粵劇在東南亞和華僑居住的美洲國家演出。
粵劇的社會影響
1956年,蘇書院由粵劇大師馬師曾、辛努紅* * *,聯袂主演,在京劇院演出,為粵劇贏得了“南方紅豆”的美譽。2019,19年2月2日粵劇參加中國戲曲文化周。2019年6月7日至6月10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非物質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19主會場在廣州舉行。
其中看到了大型非物質新媒體展示活動,通過裸眼3D、動畫托管、全息聲場等新技術展示粵劇等非物質的東西。2019 7月11至13日,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廣東日2019在北京延慶世博園舉行。粵劇等具有廣東特色的非遺項目、節目和元素將在廣東日開幕式、特色文藝演出現場、南粵園現場展覽和中國館廣東展廳進行展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粵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