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作為古代的長度單位,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尺數。
《九章算術》、《海島算術》、《張秋算術》和《周算術》中的長度單位是平行的,按照中國古代的“步進法”的關系:1步= 6尺,1裏= 180張= 180張。
“市制”是19世紀2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為全面改用公制而對中國傳統度量衡進行改造的壹種過渡性制度。市政系統在1929中被標準化,可以轉換成公制。1步= 5英尺。
孫子兵法計算經典說:“度始於突然。欲知其突然,蠶突然吐絲,十突然為跡,十絲為角,十分為分,十分為分,十分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尺,十尺為引,五十引為端,四十尺為馬。
過去測量土地利用步距,“步”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古代的“步”不是現代的步。
荀子《勸學》“不積跬步,則千裏之外。”意思是:不按部就班地走,是到不了千裏之外的地方的。這裏的“步”是半步,步是走壹步,壹步。從周朝到漢代,六尺為壹步。
孫子的計算中有記載:長度單位:10英尺,10英尺,10英寸,1步= 6英尺,1裏= 300步,1800英尺。
唐朝有兩種尺子,大尺子是社會采用的,小尺子是用於祠堂禮儀和星歷的專用尺子,1步= 5尺。後來逐漸演變成1步= 5英尺,1英裏= 300步= 1500英尺。
1929度量衡律規定長度單位為:1裏= 150張,1張= 10尺,1步= 5尺;面積單位:1公頃= 100畝,1畝= 10分鐘= 60方丈,基本換算:1公頃= 10000平方米= 15畝。壹畝相當於666.6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