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雕刻葫蘆的雕刻技藝起源有很多傳說,民間比較認同的是宋代王和尚所創.擅長繪畫和雕刻的宮廷藝人王和尚,因年事已高告老還鄉,回到現在的東昌府區閆寺辦事處,因當時閆寺壹帶盛產葫蘆,於是王和尚便在葫蘆上雕刻出精美的圖案,用來養自己喜愛的蟈蟈.其葫蘆雕刻內容多以老百姓熟悉的戲文為主,多帝王將相、八仙人物、才子佳人等.這就是葫蘆藝術品中的蟈蟈葫蘆.
加工的蟈蟈葫蘆,大體上可分三種:壹是“壹細葫蘆”,用料考究,精工細刻,圖案主要是戲曲人物;二是“二細葫蘆”,用料稍次,主要是魚蟲鳥獸等紋樣;三是“花葫蘆”,葫蘆染成深紅色後以粗獷遒勁的刀法寥寥數刀,線面結合地刻上壹些花紋.藝術情趣各有千秋,地方特色濃郁,深受人們歡迎.
葫蘆不但好看,用途也很廣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葫蘆味甘,性平滑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藥,醫治多種疾病.
葫蘆真是多用的工藝品,是我們江北水城的壹棵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