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高山族的舞蹈有三種:祭祀舞、酒舞和模擬舞。它們自然質樸,熱情奔放,是勞動與生活的再現,也是力與美的結合。不同民族的舞蹈有不同的風格。
阿梅總是穿著漂亮的傳統服裝,在節日和慶典上載歌載舞,不分性別、年齡和年齡。豐收節是阿梅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歷八月中秋節前後舉行。在這樣壹個盛大的日子裏,阿梅要通宵唱歌跳舞。舞者腳上穿青銅編鐘,編鐘與歌聲交織,氣勢磅礴,美妙絕倫。杜詩梅認為帶著鈴鐺跳舞可以帶來好運和希望。
梆子舞,又稱梆子、梆子、梆子音,是臺灣省高山族邵人特有的舞蹈。起初,杵舞是人們用杵臼搗米時的壹種娛樂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壹種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舞杵時,女子頭戴鮮花,身著華麗的傳統服飾,三五成群,手持木杵,圍臼而立。他們隨著米粒的節奏低聲吟唱,舞姿優美活潑,歌杵鏗鏘悅耳。邵人的原生態歌舞,後來成為臺灣日月潭八景之壹。
雅美人獨特的舞蹈形式是發髻舞。在節日和喜慶的活動中,女孩們散開美麗的長發,隨著音樂的旋律翩翩起舞。甩發舞以飄動的黑色長發為中心,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充分體現了臺灣省高山舞粗獷原始的特點。
如果說發舞是雅美少女的舞蹈,那麽盾舞就是貝南勇士的舞蹈。傳說沛南人的盾舞是為了慶祝勝利,表現勇士的英雄氣概。只要培南的男人參與,幾乎都會跳盾舞。在臺灣省高山族佩南人的成年禮上,每壹個剛剛長大的年輕人都會輪流表演盾舞,象征著他的勇敢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