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中老師定義的八九十年代,重點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十年繁榮。近十年來,音樂的發展達到了壹個比較高的水平,在音樂創作、器樂演奏、音樂學習、音樂形式、傳統音樂收藏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是音樂逐漸融入歷史、地理、民俗、文化的發展趨勢,也是走向音樂國際化的重要階段。
附錄中的這壹章主要圍繞資料積累、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三個部分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從零到各種視聽圖集資料、樂器等成果的歷史軌跡和學術風貌,為廣大音樂學後人提供了學習知識和方法的機會。
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發展背景,承載著這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它所依賴的地理空間內,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生根發芽,逐漸生根發芽,根深蒂固。中國民族音樂突出了我國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結合。
《土地與歌》這本書的朗讀到今天結束。喬建中先生以簡潔準確的文筆、嚴謹細致的學術精神和淵博的文化素養,為我們講述了在廣袤大地上成長起來的各個地區的傳統音樂的歷史發展背景,並進行了文化敘事和解讀,分析了地理與音樂的多方面關系。在最後幾章中,他總結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以後再回到溫度,會帶給我更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