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受教育。不應該按照貧富區別對待,家庭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同時,無論品行好壞,習慣好壞,所有人都是平等受教育的。
2.學而不厭,教而不厭。
也就是說,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決不能滿足於學習,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第二,要孜孜不倦地、認真地教育別人,讓受教育者順利接受知識。
3.綜合教育
也就是現在的“素質教育”。孔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塑造壹個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讓其單方面發展。不能只學壹門技能。
4.因材施教
即從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他們的智力水平和個性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5.學習和思考並重
即孔子註重啟發學生先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舉壹反三的能力。同時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將“學”與“思”結合起來。
擴展數據: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11年4月),姓孔,名邱,姓,宋國(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春秋時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人。
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十四年隨弟子周遊世界,晚年修《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在古代被視為“天之聖人”、“天之木鐸”。他是當時社會上學識最淵博的學者之壹,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子之聖,至聖,至聖之師,王選之大師,萬世之師。
他的儒學思想對中國和世界影響深遠,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