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頭頭石
“拋獅”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現實生活和風俗習慣中形成的以飛西門歌、舞獅、祭祀活動為載體的娛神娛人的內容。其中,獅頭與獅身是分開的,獅頭舞者在上臺前將獅頭擡起,放在自己的上身,因此在舉袖之間有壹個向上拋的動作,故稱“拋獅”。
2.亳州市班會
大班會是壹種不可多得的民間舞蹈,非常精彩獨特,而且因為劇情的發展與戲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演員們穿著戲服,畫著臉陸續上臺,鬧哄哄的。大班會雖然在形式上帶有濃厚的因果報應和封建迷信色彩,但卻密集地表達了人們懲惡揚善的願望。
3.蘇州皮影戲
皮影戲,原名“影戲”或“輕影戲”,是壹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照亮動物皮或紙板制成的人的剪影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演出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操縱著皮影戲人,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故事,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
4.蚌埠花鼓燈
是舞蹈、花燈歌、鑼鼓樂、戲劇二人轉、情感群舞的完美結合。古畫燈籠的公角叫做“鼓架”,母角叫做“蘭花”(或“拉花”)。大多數表演都在廣場上舉行,以廟會和春節最為繁榮。
5.六安市龍騰舞獅
身著五顏六色服飾的龍騰舞獅表演隊在街區路邊走走停停,向周邊商鋪和路過的群眾表演舞獅、輪滑船、花旗桿、大頭娃娃、荷花舞等傳統民間藝術。
十幾米長的金龍在隊員手中上下飛舞,或搖曳,或振翅,時而蛟龍入海,蜿蜒曲折,翻起萬丈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