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由滿族女裝(旗服)演變而來的。與沿襲了三千多年的漢服制度不同,三百多年的清代中國女裝以旗服為主流。20世紀20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女性開始意識到“曲線美”,不斷改進旗袍,試圖展示自己優美的身材曲線。但也並非壹帆風順,於是中西文化沖突的“拔河”就縫在了旗袍上。
(1)旗袍展現曲線美。
20世紀初,“旗袍馬甲”盛行。即壹件內有寬喇叭袖的短外套和壹件外套向地面前後擺動的無袖長背心。1926年,短外套和長背心合二為壹,成為現代旗袍的原始樣式。接下來的兩年裏,旗袍的下擺、袖子、翻領、領子都做了壹些改動,加上了裝飾,變化復雜。但仍保持了舊款旗袍馬甲的直寬風格,采用傳統的直線裁剪方式,展現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末,圍繞著思潮的潮起潮落,旗袍在長短、寬窄、開叉高度、短袖、低領等方面展開了壹場“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