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江陰烈士陵園有哪些烈士墓?名字和故事

江陰烈士陵園有哪些烈士墓?名字和故事

烈士故事

劉烈士,原名劉建,出生於羅浮市徐東鄉李石。他勇敢直爽,暴躁有委屈。他的父親劉,母親張,有兩個姐姐,壹個哥哥和壹個姐姐,壹家七口。他們生活貧困,覺得生活艱難。

在他13歲上小學的時候,因為貧窮,他輟學了。後來,他和他的叔叔(國民黨軍隊成員劉的副官)壹起在軍隊裏當勤務兵。三年的部隊生活,他看到國民黨政治腐敗,人心渙散,覺得這樣下去沒有前途。他離開部隊回家耕田,清閑磨豆賣竹。後來,他在謝紫耀手下的徐天村當民兵。由於謝在村設置關卡收稅,課以重稅,他對重稅十分不滿,對商人深表同情,就把沒有課過稅的商人放走了。後來,謝紫耀發現了,解雇了他,於是他私自帶了壹個駁船外殼,憤然離去。當時革命的烈火已經燒到了大新,大新蘇維埃政府已經成立。* *村的、劉、參加革命,跟隨劉、劉愛環到大新蘇區參加革命工作。文川加入革命隊伍後,勇敢積極,經常在大興安嶺、石門、夏商社等地開展革命活動,後來被提拔為駁船隊排長。

1927期間,謝紫耀在徐天村設卡收稅,向群眾勒索錢財,這已經讓他對文章不滿了。他看在眼裏恨在心裏,義憤填膺,憤憤不平。於是,壹天拂曉,他親自持槍來到家,當場打死了、謝和謝。後來,他去蘿崗夏蘭抓大新的連大姑“掛參”,解決了當時革命活動中的經濟困難問題。

1928年,率紅軍、紅衛兵攻打巖石原地主賴幹谷的新房,羅浮宜興。那年冬天,他攻打靈峰丹朱樓的民兵。繳獲子彈後,帶領紅衛兵攻打羅浮橋雲蕩。他帶領紅軍三四次進攻盧浮宮。他經常對士兵們說:“不要害怕戰鬥。俗話說,耕田怕屎,當兵怕死。我們為窮人翻身不怕砍頭。如果我們為革命而死,那將是光榮的。”因此屢立戰功,被提升為連長。出征時,他常常騎著馬或騾子,身先士卒,有個醫生王森雄也騎著騾子跟著同行。

自從文川同誌參加革命以來,興寧的反動領導人就怕他,恨他。比如陳耀谷兩次率軍到石村,揚言要放火燒房子,帶走鄰居。結果,人們賣掉了文川老房子裏的三種莊稼,贖回了被抓的八個人。文川的家人已經逃走了,所有的家具和其他東西都不見了,只剩下兩間腐爛的房子。

9月26日,1929,大新蘇區紅軍由營長張國標率領,與3000多名紅衛兵會師,從左、中、右三個方向進攻蘿崗。連長劉帶領紅衛兵從左翼蓮子村出發,但當時陳耀谷的部隊在蘿崗犟社上與敵人會師,到達蓮子村,阻止我左翼部隊前進。由於敵人武器眾多且精良,我方只有火藥炮和土炮,我軍打不贏就下令撤退。在前進時,劉同誌用兩支駁殼槍靠在大松樹上與敵人進行激烈的戰鬥,以掩護紅衛兵撤退,阻止敵人的追擊。結果他在敵人密集的炮火中壯烈犧牲,當時年僅22歲。

許多年過去了,家鄉人民對曾烈士仍然念念不忘,以各種方式緬懷這位揚州籍的工運先驅。清明節前後,記者有幸與從上海、寶雞等地返鄉的人們進行了面對面的接觸。

剛剛退休的曾美雲是曾的養子曾的長女。曾美雲回憶說,在“二七”大罷工中犧牲了很多戰士,當地人民對烈士後代,特別是她的家人非常關心。她的生母去世後,她的父親曾是壹名火車司機,經常出差,鄰居們主動把她和她的哥哥接回來住。

這壹次,曾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都說,他們死去的父親是個不可多得的老頑固,壹輩子都不會讓他們沾爺爺曾的光。1957期間,曾離開武漢到陜西寶雞機務段工作,湖北省總工會、鄭州鐵路局等領導前往慰問。當時,林祥謙的兩個孫子得到了照顧,被安排到江安機器廠工作。考慮到曾有三個失業的孩子,該組織還希望幫助解決曾家庭的實際困難。誰知曾什麽也沒提,只是告訴前來探望的人,他家沒有困難。大女兒曾美雲下班回來聽說這件事,勸父親不要固執。誰知,剛壹開口,曾就瞪眼:不是讓孩子照顧家裏的事情,騙她說慰問金已經離開寶雞了。事實上,那些人還在賓館裏等著曾回心轉意。

1983,曾犧牲60周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和鐵道部工會派人到曾家中慰問。看到他家幾個人還住在不足20平方米、即將拆遷的老房子裏,他們立即指示寶雞機務段工會盡快改善烈士後代的住房條件。聽說單位要分房,曾悄悄把未婚小兒子和女兒的戶口遷到了各自單位的集體戶口上,戶口本上只留了自己和妻子(後來結婚了)的名字,最後得到了壹套34平米的小房子。當時,許多鄰居都說曾是個傻瓜,但曾不同意。

曾對子女非常嚴格,從不允許他們冒充烈士後代。對此,小女兒曾感受最深。曾,17歲,畢業於寶雞鐵路中學。按照規定,烈士後代可以申請不去,她可以留在寶雞。學校老師了解到曾家的生活經歷後,主動找到曾,說曾符合照顧條件。但曾堅持要放女兒走,說曾爺爺連犧牲都不怕,我們不能丟祖宗的臉。他親自把小女兒送到艱苦的岐山縣,鼓勵她在農村好好表現,爭取第壹批進城。1993年,七十多歲的曾向機務段退休辦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表示要像父親曾那樣,在晚年為黨和人民做貢獻,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余熱。不幸的是,沒過多久,他就因為腦溢血癱瘓在床,於1997去世。

受父親的影響,曾的幾個孩子都過著堅強的生活。大女兒曾美雲從寶雞紡織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陜西第十二棉紡廠。靠著自己的努力,她成了廠裏有名的業務領導,退休前是廠裏的勞動部門負責人。大兒子曾,是壹家物業公司老實的瓦工。幾年前,他的丈夫和妻子都下崗了。至今,他和兩個未婚的兒子住在父親留下的34平米的公房裏。他們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默默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最小的兒子曾郭躍患有小兒麻痹癥,走路不太方便。幾十年來,他壹直在寶雞機務段做維修工,兢兢業業。最小的女兒曾,現年48歲。她是寶雞供電局的壹線職工。丈夫下崗,家庭開支全靠收入。她兒子患有先天性癲癇,每月藥費幾百元。她婆婆有糖尿病,需要有人伺候。別人都為她擔心,但她壹點也不悲觀。她說再苦,也不如曾爺爺的日子苦。單位經常進行上崗等考試,她也從未落下過。記者方攝

  • 上一篇: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麽?
  • 下一篇:七十二行祖師爺(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