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沈陽的地理特點和優勢

沈陽的地理特點和優勢

沈陽是中國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沈陽為中心,在150 km半徑範圍內,集中了8個以基礎產業和加工業為主的大城市,形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擁有東北最大的民用機場、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壹環五射”高速公路網。連接世界主要港口的大連港、營口新港、錦州港距離沈陽都不到400公裏,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沈陽作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很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自然概況

沈陽是遼寧省的省會,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商業中心,中國重要的工業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沈陽現轄九區壹市三縣,總面積1.3萬平方公裏,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裏。總人口736.9萬,城鎮人口488.4萬。

沈陽位於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以平原為主,東南部山地丘陵集中,遼河、渾河、秀水河穿境而過。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氣溫在-29℃至36℃之間,平均氣溫8.3℃,年降水量500mm,年無霜期183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大,四季分明。

沈陽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古神水(渾河支流)北部而得名。沈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壹,孕育了遼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據新樂遺址考證,距今7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居住。自公元前229年建立後城,沈陽的歷史已近2300年。沈陽素有“壹次發祥地,兩代帝都”之稱。1625年,清帝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都城遷至此,改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建立清朝。1644年,清軍入京定都後,以盛京為都城。沈陽故宮是清初皇宮所在地,是中國僅有的兩座完整的宮殿建築之壹。

沈陽是國家在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投資建設的工業基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沈陽工業門類已增加到184個,全市工業企業5800多家。初步建成了以汽車、機械、電子信息、化工、環保、醫藥為重點的新型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形成了較強的綜合配套能力。沈陽擁有強大的資產存量和規模優勢。現在資產存量已經達到6543.8+000億元,占全省的654.38+0/3,GDP占全省的654.38+0/4。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沈陽不斷加快國有企業的戰略性調整和重組,加快傳統企業與高新技術和國際經濟的融合。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的投資結構正在被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所取代,壹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在我市大舉投資。通過與外商合資合作,彌補了我市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加快了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支柱產業群體不斷壯大,骨幹企業和主導產品顯示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沈陽市政府決定在本世紀初把沈陽建設成為區域性商貿、金融和信息中心,全國先進裝備制造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農業現代化示範基地。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完善的市場體系和發達的交通網絡,沈陽必將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之壹。

沈陽是中國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沈陽為中心,在150 km半徑範圍內,集中了8個以基礎產業和加工業為主的大城市,形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擁有東北最大的民用機場、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壹環五射”高速公路網。連接世界主要港口的大連港、營口新港、錦州港距離沈陽都不到400公裏,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沈陽作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很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曾經的發源地,兩代帝都。1625年,清帝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都城遷至此,改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建立清朝。1644年,清軍入京定都後,以盛京為都城。沈陽故宮是清初皇宮所在地,是中國僅有的兩座完整的宮殿建築之壹。

沈陽是國家在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投資建設的工業基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沈陽工業門類已增加到184個,全市工業企業5800多家。初步建成了以汽車、機械、電子信息、化工、環保、醫藥為重點的新型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形成了較強的綜合配套能力。沈陽擁有強大的資產存量和規模優勢。現在資產存量已經達到6543.8+000億元,占全省的654.38+0/3,GDP占全省的654.38+0/4。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沈陽不斷加快國有企業的戰略性調整和重組,加快傳統企業與高新技術和國際經濟的融合。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的投資結構正在被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所取代,壹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在我市大舉投資。通過與外商合資合作,彌補了我市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加快了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支柱產業群體不斷壯大,骨幹企業和主導產品顯示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歷史的發展

7200年前,人類在這裏耕作、捕魚、狩獵,繁衍生息,創造了新的音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天下分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

西漢時期,沈陽就有了城市輪廓,稱之為“後城”。

唐代改稱“神州”。

公元921年,遼太祖移民至此,修建了壹座土城,生產也隨之發展起來。

晉朝時,金太祖攻占了神州,用“神州”為國號。

1296元重建土城,改深州為“沈陽路”,隸屬遼陽。因為沈陽位於沈水(渾河)以北,按照中國傳統的方位理論,即“山北陰,水北陽”,所以改為沈陽。從此,“沈陽”這個名字正式出現在史料中,至今已有702年的歷史。

1386年,明朝將“沈陽道”改名為“沈陽中衛”

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從遼陽遷都沈陽,開始在沈陽修建宮殿(今沈陽故宮)。

1643年,清太宗改稱沈陽為“盛京”。

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成為其首都。

1657年,清朝在沈陽設奉天府,又稱“奉天”。

辛亥革命後,沈陽成為馮至軍閥統治的首都。

1923年,奉天市府正式成立,沈陽首次出現了市級建制。

1929年,張學良在“東北改旗”後,將“奉天城”改為“沈陽城”。

1931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壹八事變占領沈陽後,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

隨著1945抗日戰爭勝利,“沈陽市”名稱恢復為“奉天市”。

1948 165438+10月2日沈陽正式解放。

1953沈陽改為直轄市。

1954,沈陽改為遼寧省管轄的直轄市。

1964年中期,遼寧省委決定設立沈陽特區。

1993年,鐵嶺市法庫、康平縣劃歸沈陽管轄,新民縣撤縣建市。

截至目前,沈陽市轄和平、沈河、大東、皇姑、鐵西、於洪、蘇家屯、東陵、新城子等9個城區和新民、遼中、法康、康平等4個縣(市)。

城市綜合實力

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總量大幅提高。據初步核算,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9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5%,為10年來的最高增長水平。

產業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進壹步增強。全年第壹產業增加值1107億元,增長14.2%;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940.5億元,增長19.8%;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849.5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調整為5.8: 49.5: 44.7,第二產業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2.1%,拉動經濟增長9.6個百分點。經濟結構調整的效果進壹步顯現。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快速增長,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3.7%,為“八五”以來最高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4%,拉動全市經濟增長8.1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地方財力迅速擴張,財政收支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543.8+038.2億元,比上年增長33.5%,連續第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稅收收入83.0億元,增長30.6%。地方財政支出首次突破200億元,達到200.2億元,增長27.9%,政府對宏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調控能力進壹步增強。地方財政支出中,農業支出7億元,增長18.7%;科學技術支出4.2億元,增長19.4%;教育支出22.3億元,增長20.1%;社會保障支出31.1億元,增長22.0%;城市維護支出24.0億元,增長37.7%。

參考資料:

/tzhj/qy.htm

  • 上一篇:汕尾地區的端午節習俗
  • 下一篇:七夕情人節的活動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