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彩塑是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的壹種漢族民間藝術。當地人通常稱之為粘土制品。鳳翔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春秋戰國漢唐時期的墓葬中都有泥人陪葬,可見其泥塑技術歷史悠久。當地村民買泥塑放在家裏,為孩子祈福,保護學生,辟邪,鎮住,收幸福。劉穎村的脫胎彩繪泥人名揚四海,代代相傳,成為中國民間藝術中的壹朵奇葩,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鳳翔泥塑吸收了古代石雕、年畫、剪紙、刺繡中的裝飾圖案,造型誇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喜愛。過去逢年過節或廟會,當地人以泥塑為禮,子女滿月,長輩送坐定。陜西鳳翔彩繪泥塑是通過打草稿、成型、翻坯、粘合成型,再經過精拋、上漆、勾色、拋光等幾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造型寫實,粗獷誇張,簡潔概括,有鮮艷的紅綠色或素描。其主要類型有坐虎、吊虎、執政毒、臥牛、生肖、碗豆鼓、金瓜、吉祥虎、鹿羊、鸚鵡等玩具,以及八仙、三國、西遊記等神話和民俗。
鳳翔彩塑主要分布在城關鎮劉穎村及其周邊地區。據說明朝時,朱元璋的軍隊第壹師第六營的士兵就駐紮在這裏,這個村子就被命名為“第六營”。這些來自江西的士兵有制陶的手藝,閑來無事就和泥土混在壹起,捏出各種形態的泥工當玩具,塗上顏料給人看。軍士轉為當地居民後,壹部分人回到入伍前的制陶手藝,用當地的粘板土和泥捏泥人,制作模具和彩繪娃娃,然後在各大廟會上出售。當地村民買泥塑放在家裏,為孩子祈福,保護學生,辟邪,鎮住,收幸福。
劉穎村的脫胎彩繪泥娃娃名聲大噪,代代相傳,成為中國民間藝術中獨壹無二的精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鳳翔有三種彩塑。壹種是泥塑玩具,主要是動物和十二生肖的塑料像。二是掛畫,包括臉譜、虎頭、牛頭、獅頭、麒麟送子、八仙渡海等。三是立人,主要是塑造漢族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中的人物雕像。
鳳翔泥塑* * *有170多個品種的色彩,有半人高的巨型臥虎和吊著臉的老虎,也有小到方寸的兔子和獅子;黑粘土、白粉、皮革膠等。均用於制作,模具定性,造型精煉誇張,裝飾絢麗喜慶,造型幼稚可愛,在我國眾多民間泥塑中獨樹壹幟。
鳳翔泥塑的工藝流程是制模、紙筋、入泥、脫胎、掛粉、勾線、彩繪、上漆。鳳翔泥塑制作簡單易行,造型生動,色彩獨特。它的色彩不多,以紅、綠、黃為主,用黑色的墨線和簡潔的筆法繪制,讓人愛不釋手。
在數百年的歷程中,泥塑作品不斷得到繼承和發展,許多優秀的傳統泥塑作品不斷流傳下來,尤其是虎的形象。
十二生肖的泥塑很有特色。農歷馬年,發行的生肖郵票以鳳翔泥塑馬為圖。泥塑馬的創作者胡新民是沈虎的侄子。他在祖傳泥塑技藝的影響下,刻苦耐勞,大膽創作,於1982年3月完成創作。作為秦漢時期的民間藝術,馬的正面圖案是秦漢時期的雙獾紋,表示青梅竹馬;五個墨點表示伍子胥奪冠;馬鞍上的圖案是青銅器上常見的棱角分明的陰陽紋,寓意生活養生;馬尾辮上的十二行代表天幹地支,表示生死輪回永不停息;馬後有七個點,代表北鬥七星,表示老馬認路,吉祥(七)星高照。
鳳翔泥塑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極高的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美學研究價值,引起了有關專家的關註。
然而,在商業環境的影響下,鳳翔泥塑藝人往往以銷售來迎合市場的需求,使得很多傳統產品幾乎絕跡,也使得鳳翔泥塑技藝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不斷變異。20世紀60年代以前,劉穎村及其周邊村莊有300多名農民制作泥塑。現在,只有沈虎、胡新民、胡永興、韓鎖存和杜音等藝術家在業余時間從事泥塑創作和生產。
現在鳳翔泥塑已經出口到海外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同時,每年有大量的遊客,村裏的年人流量可達10萬人次。劉穎村還被評為陜西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泥塑是我國非常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006年5月20日,這項遺產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文化部確認陜西鳳翔縣沈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