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水消毒殺死致病菌。
洪水過後,由於大量淤泥、地表有毒有害物質和外部水源,養殖水體渾濁,透明度低,病原體復雜。為防止災後疫病的爆發和傳播,應及時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水消毒劑壹般有生石灰(用量:每立方米水20-30g)、漂白粉(65438+每立方米水0.0g)、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0.2-0.3g)、強氯精(每立方米水0.3-0.4g)、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0.03-0.04g)。
第二,死魚的無害化處理。
洪水過後往往會出現大量死魚,要及時打撈並迅速進行無害化處理,不能隨便亂扔。無害化處理措施包括:死魚深埋、集中高濃度消毒劑處理、集中高溫處理(包括焚燒)等。其中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後再掩埋1米以上最有效。洪水過後,還要加強漁業工作者的衛生意識和健康管理,堅持對打撈死魚的工具、用具和人員進行消毒,防止疫病的爆發。
第三,堅持巡塘,及時發現疾病。
在洪水過後恢復漁業生產的關鍵時期,要早晚巡塘,觀察記錄魚的活動情況、攝食量、體色、水質變化、天氣變化等,做到經常觀察分析,有效監測疫情,對疫情做出有效的預警和預測,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爆發和流行。
第四,準確診斷,科學用藥。
洪水過後,養殖水體生態失衡,水質不穩定,魚類處於應激狀態,很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此時要特別註意疾病的準確診斷和對癥下藥,避免濫用藥物和使用違禁藥物,避免二次魚類事故,保證養殖水環境的穩定,保證魚類的健康和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五、重大疾病的防治技術。
1,草魚出血病:
7-9月每10天用聚維酮碘消毒劑或季銨鹽絡合碘消毒劑在全池噴灑壹次,濃度為每立方米水0.3~0.5毫升;口服大黃、板藍根、魚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藥。預防用法用量:按0.5g/kg魚的總重量計算用量,稱取藥物,用溫火煮沸10 ~ 20min或用沸水浸泡20 ~ 30min,冷卻後與飼料混合,連續飼餵3天。治療用法用量:按1.0g/kg魚的總重量計算用量,藥物治療方法同前,連續投餵飼料5-6天。配制餌料的用途:將上述中草藥作為添加劑成分直接添加到相應的飼料中,制成膨化顆粒飼料餌料,可直接用於草魚出血病的防治。使用滅活細胞疫苗是預防草魚出血病最有效的方法。註射免疫:適用於10 cm的魚類,在腹鰭基部註射,每尾0.2 ~ 0.5ml;高滲浸泡:適用於10 cm以下的魚種。先將魚放入2%鹽水中浸泡2~3分鐘,然後轉入5~10%疫苗溶液(用池水稀釋)中浸泡5~10分鐘。浸泡液重復使用時,需要加入適量的疫苗溶液,以維持疫苗濃度。夏花魚苗浸泡:用2-3%疫苗濃度的尼龍袋浸泡30-60分鐘;運輸導致浸泡時間延長,對魚苗沒有影響。
2.草魚細菌性疾病:
草魚爛鰓病、腸炎病、紅皮病、印刷病、癤病、白頭口病、爛尾病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雖然細菌病原體不同,但預防和治療措施相似。全塘噴灑生石灰(每立方米水20~30克)對草魚爛鰓病有明顯效果;全塘噴灑1~2次(65438+隔日0次)漂白粉(1克每立方米水)、二氧化氯(0.2~0.3克每立方米水)或強氯精(0.3~0.4克每立方米水),對草魚細菌性疾病有明顯效果。在防治草魚腸炎、赤皮、癤等細菌性疾病時,可適當添加大蒜素(0.2g/kg體重)、恩諾沙星(0.05-0.1g/kg魚體重)或氟苯尼考(0.02g-0.05g/kg體重),口服3天。
3、主要淡水魚暴發性出血病:
該病由嗜水氣單胞菌感染引起,主要影響鯽魚、鰱魚等。癥狀為體表、鰓蓋和鰭基部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腔有腹水。向全池噴灑生石灰(每立方米水20-30g)或二氧化氯(每立方米0.2-0.3g)、強氯精(每立方米0.3-0.4g)等消毒藥物壹次。口服恩諾沙星或氟苯尼考效果明顯,其劑量和用法為:恩諾沙星(每公斤魚重0.05 ~ 0.1g)或氟苯尼考(每公斤魚重0.02 ~ 0.05g)連用3天。此外,該病對拉網作業非常敏感,在拉網作業前1~2天全塘噴灑硫酸銅(每立方米水0.5g)或拉網作業後全塘噴灑漂白粉(每立方米水1g)均可有效預防。
4.黃鱔出血:
黃鱔出血病是網箱養殖中最嚴重的疾病之壹,其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主要癥狀是病鰻不進食,全身發紅出血。該病的主要原因是養殖環境的劇烈變化引起的魚類應激和病原體感染。洪水過後,由於養殖環境條件的劇烈變化,容易誘發黃鱔出血病的爆發。當黃鱔正常進食時,在其飼料中添加恩諾沙星(每公斤體重0.05 ~ 0.1g,持續2~3天)或氟苯尼考(每公斤體重0.02 ~ 0.05g,持續2~3天),可有效預防黃鱔出血病的發生。治療黃鱔出血病時,可在全池(包括網箱)內噴灑濃氯精(每立方米水0.3-0.4 g)或二氧化氯(0.2-0.3 g),同時口服氟苯尼考(0.05 g/kg體重,連續投餵2-3天)。
5、蟹病毒病:
中華絨螯蟹病毒病由多種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引起,起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洪水過後,由於池塘環境、水質的變化和水生植物的減少,容易誘發河蟹病毒病的發生和流行。河蟹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癥狀是:胸足抽搐,病蟹上岸吃草,不進食;吐出來的水泡是黃綠色,然後變成棕黑色。河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有:改善養殖環境和水質,特別是洪水過後,適當降低水位恢復水生植物,噴灑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提高透明度,避免河蟹因暴力操作而加重的應激反應,投餵精飼料和添加各種維生素,增強河蟹體質和抗病能力;全池噴灑聚維酮碘(每立方米水0.3~0.5毫升),可有效殺滅水中病毒。發病後,可持續噴灑聚維酮碘2~3次,隔日1次;口服天然抗病毒中草藥如大黃、板藍根、魚腥草等。,用法用量如下:按1.0g/kg魚的總重量計算用量,稱取藥物,用溫火煮沸10-20min或用沸水浸泡20-30min,冷卻後與飼料混合制成粉末或飼餵,連續飼餵4-5天。防治河蟹病毒性疾病時,要保證河蟹吃足夠的藥物;另外,飼料中可添加適量的抗病毒西藥(如病毒靈,劑量:0.05 ~ 0.1g/kg體重,連續飼餵3天),效果更為顯著。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病蟹、死蟹要及時撈出,集中消毒,深埋。千萬不要排幹汙水池中的水。
6、小龍蝦病毒病:
小龍蝦暴發性病毒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可造成大量死亡。通常死的小龍蝦癥狀不明顯,實驗室檢測技術可以快速確診。在預防小龍蝦病毒病時,可在飼料中適當添加免疫促進劑,如低聚糖、殼聚糖、復合維生素等,提高小龍蝦的抗病毒能力。小龍蝦病毒病的防治措施與“蟹病毒病”相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病死蝦要及時撈出,集中消毒,深埋。千萬不要排幹汙水池中的水。
洪災後動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壹)做好圈舍及周圍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主要是保證災後沒有大的疫情,也就是消滅自然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土壤中的病菌會被雨水沖刷掉,也會引發疾病。為消除環境中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防控傳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對養殖場內外環境和畜禽屍體處置進行了消毒。
(二)死亡畜禽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發現的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並遵循“四禁壹治”原則:“不宰殺、不食用、不銷售、不轉運,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
(3)加強免疫接種。免疫應按免疫程序進行,即豬要接種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疫苗,雞要接種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和新型疫苗,鴨要接種禽流感、鴨瘟疫苗,羊要接種二價口蹄疫、羊痘和三聯疫苗。
(4)加強飼養管理。洪災過後,重點預防附紅細胞體、弓形蟲、鏈球菌、鉤端螺旋體等疾病。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如弓形蟲、阿莫西林、四環素,飲水中添加營養藥物(如金維肽、電解多維、復方VB),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同時防止飼料發黴。飼料中要添加防黴劑,保證畜禽飼料的安全和養殖環境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