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註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催化劑。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無異於為學生打開了通往數學殿堂的大門。學生的興趣越強,求知欲越強,老師的教學質量就越好。那麽,如何更好地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1,給學生真誠的愛。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發自內心地關心和愛護每壹個學生。這種愛的力量會感染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尊重、信任、期望和鼓勵。學生會發自內心地想學數學,在想學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2、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興趣。小學數學的應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應該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好數學會讓他們的生活更幸福,所以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更強。比如讓學生用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買壹些小東西,看他們買了多少張,誰買的多買的好,元、角、分之間怎麽換算。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壹些教學情境,采用多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把枯燥的課堂變成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師生自己設計圖片,在互動的過程中利用圖片進行教學,也可以拿壹些具體的實物來演示多媒體課件,等等。
第二,讓學生通過探究體驗數學知識。
知識來源於實踐,深刻於體驗。數學課程主要是傳遞人類文化的積澱,沒有學生的生活難免枯燥。在教學中,我加強數學學習內容與學生實際和社會發展的結合,激活“間接經驗”,賦予生命活力,使“間接知識”具有現代意義。比如在學習最大公約數的時候,布置了“我為書房鋪地磚”的學習任務。學生不僅在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進行設計、選材、繪圖的過程中加深了最大公約數的概念,而且通過結合現實生活體驗到了知識的趣味性,看到了知識的價值,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如小球、乒乓球、積木、牙膏盒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放在壹個袋子裏。讓學生先摸摸,說說自己的感受。有人說它軟,有人說它硬,有人說它圓,有人說它有角...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通過觸摸來體驗。然後,讓學生倒出來,看壹看,拍壹拍,放壹放,聞壹聞,推壹推,滾壹滾,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之後,我們設計了壹套遊戲活動――用各種形狀的物體建造東西。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合,有的自己,有的別人,產生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對象。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物體和圖形的特點,使情感體驗在感知中發展。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更加自然、親切和真實,深刻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無所不在和無處不在。這種體驗會讓學生對知識更感興趣,更願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第三,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培養學生思維的發展。
1,改變學生的壹般思維模式
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創造壹種不同於壹般觀念的新的事物或觀念。在思維上,它不同於其他壹般思維,即創新思維。當壹個人內心有求異的心理存在時,就會有不同於其他方式的思維方式。諸葛亮以異於常人的心態借草船之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和別人有同樣的思維方式。每個人生來都是獨壹無二的,沒有人能像自己壹樣。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給予壹定的鼓勵,這樣學生才會對創新思維產生更大的興趣,勇於嘗試各種新思維。
2、逆向思維的培養
在數學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比如從減法變加法,從加法變減法,從乘法變除法,從除法變乘法。這種思維統稱為逆向思維,在很多情況下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古代有個故事很好的體現了逆向思維的應用,司馬光砸罐子救夥伴。在這個故事中,司馬光並沒有像其他夥伴壹樣馬上跑去找大人,或者站在原地哭。他靠近夥伴出事的地方,然後砸碎水箱,把水放了出來。這是思考問題的另壹種方式。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可以應用這種思維方式來思考自己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素質的同時,也要註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不會害怕困難,也壹定會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