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勤奮努力,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主張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教師的分析不應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受和思考,受到情感的感染,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情趣。倡導多角度、創造性閱讀,利用閱讀反思和批判,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壹種內在的需要,要把自己看成壹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生心理自主性強,但行為上對老師有依賴性。他們已經對世界有了壹些初級的、簡單的認識,他們有積極探索的潛在動力。但由於學生理解膚淺,學習方法有待進壹步調整。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走自主探究閱讀的道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自主探究閱讀是指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以自立、探究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通過積極的創造性學習活動,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取知識和創造技能,實現自主發展,優化自身素質。
自主探究閱讀的核心目標是變教我為學,其教學理論的基礎是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自主探究閱讀是將學生從被動的知識容器轉變為主動探究學習者的有效途徑。它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以創設學習空間為載體,以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以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體驗、發現、選擇、教育自己。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壹,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壹節課上教學生如何學習,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給學生自主空間很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興趣作為壹種自覺的動機和認知傾向,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導向、促進和激勵作用。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興趣是創造快樂、明亮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壹。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就會願意學習,並表現出高度的註意力集中和敏銳的感知。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迫,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壹堂閱讀教學課上,如果老師壹味地唱主角,不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何而來,當然也就沒有自主探究的意識。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空間,激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探究意識。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空間,並不意味著不需要老師,讓學生像無目的的小和尚念經壹樣讀書。相反,這時候老師的主導作用就很重要了,那就是如何激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激勵機制,設計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問等。,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設計問題和提問時,要結合新舊知識和學生知識能力現狀,設計壹些具有刺激性、探索性、遷移性、發散性的問題,產生無窮的教學境界,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或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自主探究閱讀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智力準備。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就有多高。
比如研究月球上的腳印,可以在課前設計壹個開放式預習作業:走近月球(1)關於月球的傳統故事妳知道多少,(2)關於月球的成語、對聯、名詩妳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環境和我們壹樣嗎,上面有什麽,(4)人類第壹次登上月球是什麽時候?(5)妳認為人類應該如何開發利用月球?這些問題的設計給了學生查找資料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在課堂上,學生自主閱讀時,對探究產生了興趣,可以收到壹種立足文本,跳出文本的多角度探究閱讀效果。
第二,教他們以魚代魚,為自主探究閱讀創造條件。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我們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學生有壹些老師提供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只是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