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技巧高中數學課堂如何有效提問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技巧高中數學課堂如何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壹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註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另壹方面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跟上老師的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可見課堂提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壹些教師並沒有真正理解課堂提問的實質,要麽即興發揮,要麽流於形式,沒有真正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良好作用。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高中數學教學經驗,談談課堂提問的壹些小技巧。

壹,當前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提問缺乏針對性。很多數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課堂提問缺乏深刻的理解,沒有有針對性地準備課堂提問的內容,導致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問題互動非常隨意,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還有壹些老師單純追求課堂效果,教學過程中的題目難度參差不齊。對於壹些不太難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往往很積極,課堂氣氛也很熱烈,但並不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看似效果不錯,實則不然;對於壹些比較難的問題,學生往往很難全面正確的回答。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喪失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2.課堂提問缺乏完整性。在目前高中數學課堂的提問模式下,只要學生能答出正確答案,整個提問過程基本就結束了。從教學過程來說,確實提高了教學效率,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教授其他內容,但是忽略了師生互動的整體性。學生只回答問題,不參與問題的思考和探索。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片面追求結論而忽視過程的學習氛圍,不利於培養嚴謹的數理邏輯論證習慣。

3.課堂提問缺乏有效性。很多高中數學老師在課堂提問時,往往會忽略學生的年齡,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發展區”。問題往往很籠統,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有效性不高。

二、高中數學課堂提問過程中需要註意的幾個問題。

1.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展教學活動也叫情境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壹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帶入熟悉的生活場景,在這種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因為是熟悉的場景,學習者更容易接受知識,學得更好。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學的優勢開展課堂提問活動。教師可以在開始時引入常見的數學場景,然後在學生逐漸進入情境時提出壹些與現實生活常識相悖的問題,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究問題的欲望。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主動性。

2.精心設置問題梯度,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數學課提出的問題不是隨便給的,而是老師在備課過程中充分考慮分析後才給的。好的問題能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主要作用,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教材內容,而課堂提問的梯度是判斷壹個問題好壞的關鍵。所謂梯度,就是要求教師在提出有關數學的問題時,要全面、整體地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的題不能都壹樣,要充分體現水平的差異。給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出的題要有深度、有難度,引導這些學生從更高的層面去理解數學題;對於數學成績壹般的學生,盡量控制問題的難度,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這些學生逐漸喜歡上數學學習;對於壹些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嘗試向這些學生提問壹些相對容易的基礎問題,讓這些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3.通過提問體現發散性特點,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提問模式中,往往是老師問,學生答。死板單調的問答模式往往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數學知識的學習。發散性問答模式是為了克服傳統數學課堂的弊端而提出的。這種問答模式主要涵蓋三個特點:壹是提問不再局限於課本內容,發散式問答模式並不嚴格要求所有課堂提問必須局限於數學課本,而是允許向外拓展,只要最終結果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二、發散式問答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老師問,學生答”的僵化模式,創造性地讓學生向老師提問,老師來回答。這種“多對壹”的教學模式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化,也更容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第三,發散式問答模式註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發散式問答模式下,教學目的不再僅僅是圍繞“結果”進行學習,而是突出思維的重要性。通過提問,既要讓學生知道問題的結果,又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具體解題過程中所體現的數學方法和思想,真正做到既教“魚”,又教“漁”。

總之,課堂提問與其說是壹種教學方法,不如說是壹門教學藝術,需要教師從各個方面去重視和把握。要想做好壹堂高中數學課的設計,不僅要註重提問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還要把握提問的過程、角度、方法和表達方式。這壹切都需要廣大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斷思考和改進,最終才能提高課堂提問的教學藝術,更好地服務於教學要求,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

  • 上一篇:沿江西走廊為何成為“絲綢之路”?
  • 下一篇:清明朗誦比賽主持人致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